早安云南丨纸马舞:壮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纸马舞,是文山壮族节庆时所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是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马关县、砚山县等地的壮族舞蹈,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也是壮族人民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据县志记载和民间诗歌叙述,纸马舞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根据壮族在农闲或婚丧嫁结或喜庆节目里唱的《考汤归》、《考郎包》的故事,来源有三种传说,一是壮族先祖随白马将军出征,后因返乡迷路滞留当地,为纪念将军而作纸马舞;二是村中男子外出征战时,村子遇到外族来犯,村里的妇女在王三姐的带领下,扎上纸马,戴上面具,装作操练兵马,一时间马铃声、锣鼓声威震南天,当时就把来犯之敌吓跑。之后,为纪念此举,便产生了纸马舞;三是为纪念一对有情夫妇而作纸马舞。




壮族纸马舞节奏性很强,热烈粗犷,原始古朴,时如征战状,时又嬉戏。整个舞蹈有征战、嬉戏、行走、打架、跳跃、嘶鸣等成套动作。其最早的伴奏乐器是马铃铛、鼓、钗、锣打击乐器,后来作为娱乐性的纸马舞加入了民歌小调,以及自制的三弦和四胡为其伴奏。


跳舞用的纸马由民间艺人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腰间留空心,裱糊上绵纸并画上五官,用花绒布或黑绒布装裱马身、马尾、马耳朵,还用彩珠珠链、花瓣、铃铛等作装饰,做成一匹五颜六色的纸马。


跳时,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用马铃及锣、鼓、镲伴奏,模拟马的各种形态和动作,舞蹈套路主要有征战、嬉戏、行走、打架、踢脚、刨地、奔跑、跳跃、嘶鸣等,纸马舞节奏感强,热烈粗犷,变化多样,古朴生动地再现了马的灵性与动感,以及人与马亲密和谐的关系。


过去,只允许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子跳纸马舞,如今,纸马舞已发展成群体性、娱乐性的集体群舞,不论婚丧嫁娶、喜庆节日、迎接宾客或自娱自乐,都可以跳。舞蹈规模也由几人的舞队发展到几百人规模,纸马已变成彩色布马,更讲究装饰性和美感,深受壮族群众的喜爱。

自然激昂奋进而又含蓄婀娜,热烈明朗而又舒缓纡徐。如今的纸马舞,已经集体育、娱乐、休闲、教育于一体,张扬民族传统却又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小贴士:

纸马舞对壮族文化有深远的影响。纸马舞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而且也是壮族人民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1985年,纸马舞被收编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文山县分卷》;2006年,壮族纸马舞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6月,“开化镇壮族纸马舞之乡”获得省级命名;2007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纸马舞也被各方誉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之所在”。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李星佺

本期文案:文山州文旅局

海报制作:蔡陈晨

图片:文山州文旅局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