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看似并不起眼,但一块块石头融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工巧匠”将它们摆放在合适的地方,精雕细琢,再配上山村烟火气息,让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每一块石头便有了价值,乡村便有了灵魂。
从楚雄州永仁县城出发,沿着宜莲“十里画廊”,大约半小时车程,用石磨雕刻而成的“美丽乡村底么鱼”映入眼帘。驱车直下,蜿蜒盘旋的江底河尽收眼底,被青山拥入怀抱的底么鱼村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石块砌成的房屋,石片垒起的院墙,石板铺就的道路和地板。若说它考究刻意,却找不出哪一堵墙哪一块地,是用造型一致大小统一的石头打造,一切都显得浑然天成,将这里随处可见的山石打造排列,就变成了居所,变成了道路,变成了艺术。
游客说:“这里是石头的世界,我真想不到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在这里显得这么美丽。”
永仁县宜就镇底么鱼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42户151人,“底么鱼 ”是“底磨鱼”的谐音 ,因村民们曾经在江底河打渔为生,在科技落后的年代,家家户户用人工石磨磨面而得名。曾经的底么鱼村,由于连片平整土地少,交通不便,产业发展缓慢。
村民李罗金说:“我刚毕业就在外打工,因为之前道路不方便,家里环境也不好。”
踏着石阶,轻抚石墙,在这里可以躲开城市的喧嚣,享受每一株植物的微笑,倾听每一件旧物讲述的故事。改变来自于“四美”乡村的建设,通过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石头资源,宜就镇动员当地村民群策群力,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在充分挖掘村庄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将石头作为村子独特的文化元素,由此成就了远近闻名的“石头村”。
老怀哨村党总支书记 朱福翠说:“我们采取了干部包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全村的通村公路畅通无阻,各村环境优美,引来了游客和客商,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迎来更多的机遇。”
该村还打破原有农作物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引进芒果种植,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如今看到了成效。
村民李罗金告诉记者:“现在靠着发展农家乐,每年收入5万多元,还有种植芒果,每年有2万元,我家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过了。”
近年来,宜就镇抓实“四美”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宜莲“十里画廊”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永仁南大门为目标,推动“四美”乡村建设提质扩面,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点串珠,打造从拉利坪到老怀哨南永路沿线节点建设,主动融入宜莲“十里画廊”。巧妙利用村中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实现“1+1>2”的效果。青山绿水间,一首首农村改革新曲在各地谱写,一幅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美丽乡村的魅力不断迸发。
宜就镇副镇长 陶光洪说:“来到宜就是宜就人,今后我们将以主人翁的姿态,与宜就镇人民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源: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李贵强 杨振丽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