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村:丰富旅游业态 提质增效谋发展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西山脚下、滇池之滨,集云南2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音乐、舞蹈为一体,融峻山秀水、玲珑景色和珍稀植物为一园。1992年2月18日,云南民族村开放迎客。开业当年,云南民族村就创下接待游客160万人次的记录,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建成30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410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由观光游、团队游向度假休闲、沉浸体验等精品游转型,同时,受疫情影响,云南民族村开发模式单一、业态不丰富,像许多老牌景区一样存在着转型发展的痛点难点,云南民族村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丰富旅游业态,提质增效谋发展。

开展夜游活动 丰富旅游业态

“云南民族村建成已经30多年,当前,游客的旅游观念、旅游方式和旅游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严格来说,云南民族村主要是‘游’,以观光游为主。旅游六要素配套并不完善,现在的游客对旅游的需求是个性化、独特化和多样化的。”云南民族村有限责任公司纪委书记王韬说。

针对存在的问题,王韬介绍说,云南民族村直面问题、补短板谋发展。在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建议和指导下,2021年10月云南民族村以“再造一个夜间民族村”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夜游活动。

云南民族村通过灯光设备的引进、歌舞节目的演出、民族特色美食的推出,充分利用景区夜间环境条件及多媒体科技展示方式,将云南多元民族文化和云南的多样生物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目前,夜游活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把白天的游客留到夜晚,延长了游客在景区内的停留时间,产生了品美食和看演出的二次消费。从而实现了景区在运营时间、空间维度上的突破,围绕夜景、夜娱、夜秀、夜宴、夜购、夜宿6个维度,填补了云南民族村夜游市场的空白。

谋定而后动 积极破解转型难题

据了解,近年来,云南民族村一直在寻找如何转型之策,但不敢轻举妄动,担心丢了民族文化的根和魂。

王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云南民族村下一步的打算。王韬说,云南民族村还将进一步丰富夜游活动内容,引进或打造好的演艺项目,在游客等待看夜间演出的空窗期,推出民族特色美食吸引游客消费,延伸产业链。希望开发类似剧本杀的剧本游,结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和云南民族村村寨的一些资源,打造剧本游的项目,以此来满足年轻游客的参与度、体验感,发展沉浸式旅游。

营销方式上,王韬表示,云南民族也将认真研究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结合年轻人关注的热点、兴趣点,采用年轻人更接受的宣传方式开展宣传营销。在丰富业态方面,云南民族村前期项目中的昆明故城已经聚集了多家民宿,因为疫情原因,部分民宿停业。下一步,云南民族村也将加大招商力度,发展住宿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8月25日,云南民族村迎来了近30人的专家团,专家们受邀会诊云南民族村怎么吸引客流,如何定位和发展自己。

据悉,在提供给专家研究的景区提质升级策划案中,云南民族村被定位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级精品文化体验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

专家们围绕云南民族村下一步的发展定位,积极建言献策。专家们提出了民族+非遗、非遗+文创、景区+周边、民族+生态、节庆+展演等很多产品设计与营销思路。专家们表示,以云南民族村为依托,发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文创等创新产品形态,提升游客体验,讲好云南故事,既促进云南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又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不失为一条转型探索新路径。

谋定而后动,下一步,云南民族村将认真吸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不断丰富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继续把云南民族村这块牌子擦亮、激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航 文邓斌、张永强 图责编 龚怡丹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