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师者董泽”! “云南名人家庭故事会”上听好故事

9月4日,昆明翠湖之畔,青云街上的青枫明阅书茶空间里,一场生动的“故事会”正在进行,在云南大学即将成立百年之际,“云南名人家庭故事会”志愿者团队与董泽家人、历史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品茗回忆,通过故事讲述,追忆云南大学(原东陆大学)创始人及首任校长、白族教育家董泽先生的人生故事,探寻及其家学、家训、家风传承的人文情怀、社会意义。


故事会上,董泽先生的第七子董坤拂——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主仼医师、教授以“记忆中父亲董泽的故事”“家住青云街的回忆”为题,讲述了童年时期家住青云街时与父亲及一家人生活的美好时光。

(董泽先生的第七子董坤拂)

76岁的董坤拂神采奕奕,声音洪亮地背诵着父亲董泽在他童年时教授其背诵的王阳明的诗句“归去休来归去休,千貂不换一羊裘。青山待我长为主,白发从他自满头。种果移花新事业,茂林修竹旧风流。多情最爱沧州伴,日日相呼理钓舟。”董坤拂说:“父亲董泽崇拜明朝大儒王阳明先生,曾亲手刻了一枚印章‘俯首崇拜王阳明’,也极为欣赏松、竹、梅、兰的精神,所以在家中庭院中栽了一片龙竹及梅花,常常对我们讲做人要有竹一样的胸怀及气度,要有梅一般的傲骨!”

(看老照片讲故事:董泽先生一家人  董瀚提供照片)

董泽先生的孙女,钢琴教授、音乐人类学博士、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外交官董瀚教授在故事会上,向嘉宾蔡正发教授致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首席主讲教授蔡正发,196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他今年以董瀚博士收集的资料,整理、编辑、注释出《董泽文牍选》,以纪念董泽先生。

(董瀚博士)

(蔡正发教授)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刘炳宏、杨卫琦同学作为助讲人,分别进行了董泽先生出生地大理宝丰古镇介绍,董氏家族简述,董泽先生成长及求学经历,以及讲述董泽夫人——“母亲何丽如的故事”(董坤拂先生撰写)。

(“云南名人家庭故事会”助讲人:大学生志愿者刘炳宏)

(“云南名人家庭故事会”助讲人:大学生志愿者杨卫琦)

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林超民,曾任云南大学副校长、巡视员,从历史学专家的视角讲述了“为国求贤的师者董泽”感人故事。

(林超民教授)

毕业于云南大学,在云大学习工作近40年,曾任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学者张昌山教授,以“致敬雨苍校长,传承东陆精神”为题发言,礼赞先贤。

(张昌山教授)

国家一级导演,原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厂长伍匡文在故事会的互动交流环节,讲述了董泽先生不为人知的对于云南电影文化的贡献,以及没有拍摄董泽先生纪录片的遗憾。

( 国家一级导演伍匡文)

云南大学(原东陆大学)名誉校长王九龄家人、中国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曾任云南大学校长)的家人、云南籍第一代土木工程教授、滇缅公路总工程师段纬的家人也莅临故事会现场,共同回忆那一代精英贤士们的精彩往事。

(王九龄先生家人)

(熊庆来先生家人)

(段纬先生家人)

(“云南名人家庭故事会”参与者、志愿者集体合影)

阅读链接:

董泽(1888(戊子年)-1972年(壬子年)),字雨苍,白族,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宝丰人。

(青年时代的董泽  董瀚提供照片)

云南大学(原东陆大学)第一任校长、云南近代“高等教育之父”,云南近代交通、航空、金融事业的先驱,1925年获得“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元 文

杨雷 活动方 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