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北京市文旅行业坚持稳字当头、安全为先,一手抓假日旅游疫情防控与安全管控,一手抓满足市民群众假日文旅需求,都市游、京郊游、微度假受到市民青睐,营业性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假日文旅市场总体平稳有序。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中秋假期,全市199家重点旅游景区(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8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累计营业总收入27107.1万元。
中秋假期,北京本地游市场有序恢复,市民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在京过节,都市游、京郊游、微度假成为主流。中秋节当天,全市199家重点旅游景区(地区)接待人数与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实现13.1%和12.8%的增长。今年,首钢“六工汇”等夜场主题活动、北京5家地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利好因素助力夜间文旅消费掀起高潮,主题乐园夜游、乘船夜游等适宜赏月的夜间旅游项目备受青睐。
同时,乡村旅游继续保持温度。中秋假期,相对于城区的住宿接待场所,更多户外开放活动空间的独栋式、包院式精品乡村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点,一些有条件支持户外骑行、露营度假、农业采摘休闲以及有景区景点线路支撑的特色山区村镇更受欢迎。前期京郊住宿消费券的发放也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消费热情。中秋假期,乡村旅游营业收入比2019年增长45.5%,近郊区饭店、远郊区饭店平均出租率比2019年分别增长5.3%和13.5%。全市乡村民宿经营客房保持在1.1万间的水平,平均出租率65.8%。生态涵养区成为市民节日热门“打卡地”,密云、延庆、怀柔乡村游接待人数排名前三。
此外,中秋假期,北京依托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70项、918场,参与市民群众724万人次,丰富了市民假期文化旅游生活。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见习编辑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