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普洱篇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紧挨缅甸,西汉为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唐南诏国时期,置银生节度,清代实行“改土归流”,于雍正七年设普洱府,1949年该地区解放,成立思茅临时政府,思茅一名得以沿用。2007年1月21日,为尊重历史,实现渊源认同,重振茶都雄风,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

(普洱市风光)

民族大团结

普洱市下辖1区9县,9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26个民族在普洱这块土地上和谐共处,其中汉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14个民族世居于此,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0.75%。

(佤族甩发舞)

1951年1月1日,民族团结誓词碑在这片多民族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民族团结誓词这样说道“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饮水仪式,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字字如刀,气势如虹,3种文字、26个民族、47个签名,这座“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足以证明普洱多民族同心同脉的凝聚力。

(民族团结誓词碑位于宁洱县普洱民族团结园内)

“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建立,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边疆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生命的沃土

普洱市地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未曾破坏的自然生态,使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高达71.18%,有5600种高等植物,58种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蓝果树、藤枣、红豆杉等6种,还有1670余种动物,在此自由栖息,普洱因此享有“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之美誉。

(红豆杉)

适宜的环境也成为孕育普洱茶的温床,生长于普洱的大叶茶加工制成的红茶、绿茶,以色艳、清香、味浓而驰名中外,2013年,普洱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

(普洱茶园采茶的茶农)

除了普洱茶外,小粒咖啡在普洱也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这里出产的小粒种咖啡颗粒匀称、味醇和、香气高,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浓香醇和,且带有天然果味而驰名海内外,普洱也因此享有“中国咖啡之都”的美誉。

(普洱的咖啡田)

通四海 连八方

普洱是我国历史上对外经贸商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马帮从普洱府驻地(今宁洱县城)走向世界,茶马古道在宁洱县境内称为那柯里茶马古道,在思茅区境内称为斑鸠坡茶马古道,斑鸠坡段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里程最长的一段茶马古道。

(普洱茶马古道)

普洱独特的区位优势,自茶马古道延续至今,一市连三国(越南、老挝、缅甸),一江通五邻(澜沧江—湄公河通往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普洱如同立于大地的血脉,连通八方,聚焦四海。2个国家一类口岸(思茅港口岸、勐康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孟连口岸),17条边境通道,天赐的地理位置,密集的水路空交通网,让普洱跃升为中国通达东南亚的咽喉。

(普洱市西盟县)

从边陲小城到西南边境发展前沿,从阡陌纵横的茶马古道到四通八达的中枢要塞,普洱从未停止过它前进的步伐,普洱如同一壶茶,氤氲温雅,亦如同一杯咖啡,醇香四溢,千百年的风雨流变,不变的是普洱团结一心、开放包容的气度。

来源:云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