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云南|通海洞经古乐:礼乐传奇烁古今,妙音相传七百年

钟毓灵秀的通海,从远古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积淀,构成了绚丽璀璨的文化氛围,享有“礼乐名邦”之美誉。在这里,传承着一支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被人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通海女子洞经。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礼乐追尊盛,乾坤降福遐。700多年前,洞经音乐在通海萌芽,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交替更迭,至清末之时通海洞经已如火树银花般耀眼璀璨。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数百年来,历代文人雅士撷取通海秀丽的湖光山色之景,怡悦幽雅静美的青山海月之韵,按经文和唐诗的音韵格式以及乐曲调式旋律的走向,经繁衍调整,使通海洞经古乐既有道家音乐的脱尘、儒家音乐的深厚、佛家音乐的庄严,又有甘陕音乐的高亢、江南丝竹的柔美和乡土民乐的亲和,加之隆重多彩的谈演形式以及“让天下皆宁”的谈演宗旨,深受各阶层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典雅优美的曲调“冠冕南州”。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洞经发展之初是为男子所奏之乐,女子不准登经坛。20世纪40年代,通海18位妙龄少女,挣脱了封建世俗的桎梏,向世人许下修贞的誓言,踏上了洞经古乐的漫漫征途。

通海洞经古乐 师云波 摄

通海洞经古乐 供图

1947年的秀山三元宫,是一场轰动全城的盛演。似鹂鸣莺啭、银铃击玉般美妙动听的洞经古乐,就从她们的青葱十指下穿过青瓦红墙,穿过沧桑岁月,流传在通海大街小巷。从此,通海“妙善学会”女子洞经的名号深深烙入了人们的心中。 

通海洞经古乐 供图

2001年9月,“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应邀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5位迟暮老人蹒跚着登上北京保利剧院的舞台。表演结束后,人们不约而同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和由衷的敬意。她们传奇的人生境遇赋予了通海洞经古乐神秘的光芒,引起文化艺术界的关注,被称为本世纪的奇事。

通海洞经古乐 供图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如今,洞经古乐在钟毓灵秀的“礼乐名邦”通海,如山间滴答流淌的山泉,滋润着这块富庶之地,没有声张的美丽,反而更让人着迷于它的古朴和神秘。

通海洞经古乐 供图

小贴士:

云南洞经音乐源于古代中原道教的丝竹乐,历史悠久,所用乐器分文、武,乐队庞大,乐曲风格优美、朴实、典雅。如今,“妙善学”是云南省保留洞经谈演程序和内容最完整的一家。

通海洞经古乐 供图

2001年10月,“妙善学”女子洞经受邀进京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引起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妙善学”应邀赴大理参加“中国·大理洞经古乐邀请赛”,荣获一等奖。同年,“妙善学”成员林荣仙、王桂英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师”称号。2008年,通海“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通海县文化馆获得“妙善学女子洞经音乐”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通海洞经古乐 供图

《早安云南》清晨的第一声问候,是专属你的“云南美”

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主办: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协办:各州市宣传部 各州市文旅局

承办:云南网

监制:刘晓桐 杨洪文

策划:锁华媛 刘晓颖

统筹:杨之辉 林云冬 罗蓉婵 何沐 曹璐 唐丽娜 张碧玉 郭凯 李星佺

本期文案:夏欣瞳

图片编辑:代娇阳

海报制作:吕明华 王娜

视频制作:杨健艺

图片:通海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