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风采|撒梅女子杨丽芬:不忘初心 情系家乡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官渡区(现在为经开区)阿拉乡,人口约有2.8万人。阿拉乡不大,却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撒梅女子,她摆过地摊,卖过果蔬,也做过批发交易,多年的商海浮沉,让她变成了如今的商界女强人,她就是土生土长的阿拉街道石坝社区七家村彝族撒梅人——杨丽芬。

如今的杨丽芬是昆明撒梅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昆明彩资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的董事长,还是云南省彝族学会副会长、昆明市台联常务理事、官渡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一路走来,不忘初心的杨丽芬一直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家乡建设,坚持公益事业,为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孤身闯荡  闯出一片新天地

杨丽芬从小便从父亲口中听到了曾国藩等许多名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她懂得唯有自律才能让自己拥有精彩的人生。父亲告诉她,即便人生有时走进了谷底,依然要心向阳光。正是父亲的谆谆教诲,让她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信念、有责任的人。

1989年,杨丽芬初中毕业考入了官渡区第二职业中学,学习建筑专业。三年初中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一个国营建筑公司,每天提沙灰、背砖块,工作很累,但领到的工资却很少,生活也很单调。干了几个月,杨丽芬便辞职回了家,决定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她先是到昆明市拓东路附近摆摊卖水果,之后在南强街和老乡合伙开了一个小餐馆,不久因老乡家里有事走了,她便成了小餐馆的负责人,同时开始尝试副食品批发经营。

后来,她还卖过蔬菜、生活日用品、批发交易过鲜花。几年时间,她积累了一定的经商经验,为她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结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收购废品的商机,于是成立了第一家公司:昆明彩资废旧物品收购有限公司,做起了收购废品的生意。1999年,在积累了烟叶生产设备相关技术条件下,她成立了昆明博威雅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具有技术含量的卷烟胶棍业务,几年下来,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积淀了从商的经验和人脉。

扬帆远航 不忘初心报家乡

2015年后,杨丽芬几次回七家村探亲,看到自家房子后的龙潭水塘因疏于管理,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想到小时候村里人在龙潭水塘里洗菜洗衣,水塘四周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如今变成这样,让人心痛。深爱着这片土地的杨丽芬找到社区和村里的领导,说出了自己希望出资改善龙潭水塘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想法,得到了社区和村里领导的赞赏和支持。


在各方支持下,杨丽芬成立了昆明撒梅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健身休闲、康养项目,挖掘、传承、弘扬撒梅文化的企业发展思路,预算投资2000多万元。2017年9月,第一期工程施工,清挖淤泥、种植花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8年11月,“撒梅源梅源·味道”餐厅和鱼塘建设竣工投入使用。项目的建设完工改善了村庄环境,往日脏、臭的水塘经过清挖和花木种植变得干净整洁,以往村民掩鼻而过的地方变得花香怡人,绿树成荫,村民常常来水塘边散步、拍照、休闲娱乐。第二期项目康养、撒梅文化博物馆也在规划调整中。

杨丽芬热心公益事业,几年来先后投入几十万元,支持社区改建村庄道路,关爱孤寡残疾事业,支持维修文物古迹,繁荣社区文化,还带领和参与世界公益组织“狮子会”云南代表处到寻甸、禄劝等地开展助学活动,先后出资十多万元为脱贫攻坚和助推乡村振兴作贡献。杨丽芬还热爱民族文化,积极为弘扬民族文化做贡献,她说:“现代社会中,由于语言环境的缺失,外界环境的急速变化,撒梅文化正在逐渐流失,撒梅文化急需进行保护。”基于这样的理念,她不但在项目建设上融合撒梅文化理念,树立民族品牌,还大力支持各类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基于她的特殊贡献,2022年,杨丽芬当选为云南省彝族学会副会长、昆明市台联常务理事、官渡区第十届政协委员。


《晋史·七贤传》中说:“夫幽兰之生空谷,非历遐绝景者,莫得而采之,而幽兰不以无采而减其臭。”空谷幽兰,正是杨丽芬的微信名,她也正如山中的幽兰一样,高洁而清幽,不为尘世所染,坚持用一颗纯洁的心,熏染着自己,也熏染着别人。

文旅头条通讯员 谢达云 文

杨丽芬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