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澜沧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文化强县战略定位,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繁荣文化事业为重点,以高质量融合发展为主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文化创新发展举措,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明确规划各项重点目标任务,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国家级非遗项目——拉祜族芦笙舞)
十年来,澜沧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6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覆盖率达100%。建设完成20个乡镇文化传承保护点,作为乡(镇)展示、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完成图书馆总馆制建设县级总馆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级服务点160个。完成文化总馆制建设县级总馆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级服务点165个。建设完成旅游厕所51座,录入全国旅游系统51座,百度上线51座,“智慧厕所”2座。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已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授牌文化服务中心)
十年来,澜沧县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全面摸清文化遗产家底,澜沧文旅部门先后深入全县20个乡镇、355个村寨展开普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传承人3人,省级保护项目12项、传承人21人,市级保护项目38项、传承人86人,县级保护项目10项、传承人147人,另有省级拉祜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区3个。同时,编撰完成澜沧县第一个较为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规范的保护名录表,作为范本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十年来,澜沧县修缮保护旧址(遗迹),整理编撰红色故事,配套完善提升项目,着力推出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把红色地标变成澜沧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实景”课堂。2018年,澜沧县人民政府投入41万元对“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进行原样修复;2019年以来,竹塘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解放澜沧募乃战斗总指挥部遗址”进行修缮,建立集展览、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东主书院”;2019年,普洱市党史办下拨15万元对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红色文化展览进行布展;2020年,澜沧县人民政府下拨1160万元对澜沧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搬迁。澜沧县各级党组织纷纷前往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重温入党誓词、讲授红色微党课、唱响红色歌曲;各地游客在观光、游玩中了解澜沧历史,聆听澜沧故事,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红色历史深植心中。
(宁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
十年来,澜沧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三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通过“文艺队党员+群众”结对子,提升群众在文艺演出、礼仪、交流等方面的技能,提高民族文艺表演的广泛性、参与性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和壮大党员文艺队伍。依托“三馆”文化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组织文化创作人员开展艺术采风,常年举办舞蹈、音乐、美术培训班,加强文艺骨干和非遗传承人的培训,积极培养文艺人才。同时,组建165支农村文艺表演队,在农闲之余由文艺队长组织群众进行理论学习、文艺排练、曲目创新,在节日庆典进行演出,推动文化传承走上全民参与的道路。
(人才培训活动)
十年来,澜沧县始终把旅游品牌创建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已成功创建拉祜风情园景区、龙竹棚老寨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此外,澜沧县老达保景区、景迈山茶林文化景区已完成省级现场评定及公示工作,拟确定为云南省2022年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澜沧县被命名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及云南省旅游强县,糯扎渡镇雅口村、酒井乡勐根村、惠民镇芒景村被命名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景迈古树茶小镇(惠民镇)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镇,老达保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澜沧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等荣誉。截至2021年,澜沧县旅游接待总人数为2335.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为241.4亿元。
(景迈山)
十年来,澜沧县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创作积极性,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100余件,其中大型歌舞诗《牡帕密帕》参加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荣获优秀剧目奖;歌曲《拉祜四季调》荣获全国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展演奖;歌曲《山谷里的歌》荣获“云南省第十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统类声乐节目金奖和传承奖;原创群舞《摆出一个春天》先后荣获普洱“茶花奖”、云南“彩云奖 ”、全国“群星奖”,并代表云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演出,填补了澜沧县从未上过春晚舞台的空白,充分展现了拉祜文化的生动魅力。
(《摆出一个春天》登上“春晚”)
下一步,澜沧县将围绕全县未来五年规划主要思路及发展目标,推动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编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创建规划,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乡土文艺团队发展。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半山酒店、高端休闲度假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培育康养旅游产业,让文旅产业成为带动澜沧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亮点。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做好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澜沧特色和比较优势,推进澜沧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新格局,摆出一个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春天”!
(澜沧县公共服务成果展演)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通讯员 李娅春 文
澜沧县文化和旅游局、澜沧县文化馆、徐俊、白玉娇 供图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