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游文山丨走进广南田园牧歌 感受千年非遗魅力

非遗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延续和传承,一次美好的非遗之旅莫过于走进非遗传承还在生生不息的地方。文山就是这样,那些跳了千年的舞蹈至今仍是节日的主角,那些再现历史的祭祀仍在为这方民众祈求风调雨顺,那些传统的技艺还在为今天的人们解决衣食住行……

这是一条深度感受文山壮族文化、风俗、美食的体验之旅。从文山州广南县出发到壮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者兔,在九龙山森林保护区亲近山水自然,感受壮族世代爱山、祭山、护山的传统。次日前往2014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里朵,欣赏非遗歌舞弄娅歪、纸马舞。之后去板江,体验非遗美食制作,晚上再参加一场尽兴欢乐的篝火晚会;次日早起,欣赏壮寨晨韵。最后逛逛千年壮寨马碧,买些非遗伴手礼,回广南。

九龙山森林保护区有7千余亩原始森林,山高林密,云蒸霞蔚,绿色似染,山水兼胜。九龙山脉流出九条河,浇灌着这方土地上的万余亩良田后流入珠江,成为珠江流域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万山鼻祖,江河之源”。

九龙山主峰脚下的那呗村有块鹅鸭形的稻田,壮族人称 “那訇”。时至今日,这块古老的稻田里仍然承袭着古老的耕种礼仪,遵循着古老的耕作方式。省级非遗九龙山祭祀,就是以那呗村祭祀神田、栽种神谷的传统习俗为主要依托,辐射九龙山周边壮族村寨的古老野生稻种植系列仪式活动。这些活动就像一条文化链,将九龙山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男权制确立,从发现野生稻到驯化栽培成为主食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串联起来;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到现在,可谓是古老文化延续的“奇迹”。

里夺村始建于清代, 2014年入列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依山而建,山下的里夺河蜿蜒流过稻田。村内古楼错落,大多是建造于清代与民国之间的传统混合式干栏式民居。一楼柴草牛羊,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二楼人间烟火,中间有火塘,是日常生活起居场所;三楼金色粮仓,堆放粮食及储物。400多座壮家吊脚楼,质朴沧桑、古风浓郁,向世人展示着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素朴之美。再欣赏一下国家级非遗壮族纸马舞,热烈粗犷、原始古朴的舞姿让你立刻爱上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板江村距者兔乡政府大约20公里,有近10公里的村道,不便的交通倒成了古老文化的保护伞,让现代文明不至于潮涌般侵入,壮寨的原始风貌和人文景观得以保存。此地村民一直保持着独特的民族习俗,无论是饮食、服饰、居所、节日礼俗等方面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村子只要来客,村民会身着盛装,邀约结群走出村寨迎接客人。和乡亲们一起在田边山上采摘要用作染料的植物,亲手染出一锅舌尖上的州级非遗——五彩香糯的花米饭。

这饭好吃还有养生功效,《本草纲目》中提到,用来染黑色的“香枫叶”能益肠胃,染黄色的“染饭花”清热凉血,染红色的“九骨牛”可祛风止痛,染紫色的“红蓝草”能治头晕,染蓝色的“蝶豆花”可缓解积食。

千年壮寨马碧深藏谷底,秀峰环绕。欢腾的马碧河漫过夏日的村庄,吊角楼上的壮家少女回眸一笑,水杨柳树上的许愿签写满时光和故事。从风雨桥开始,一路喝下酸、甜、苦、辣四道拦门酒。不问过往,不念来生,此刻,在马碧就好。

马碧的手工艺品种类繁多,特别是省级非遗壮族手工刺绣延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吉祥的飞鸟、富裕的鲤鱼、多籽的石榴……一幅幅充满象征意味的画面正是壮族在水边农耕生活的写照。

壮家是从水田里滋长出的民族,他们对自然有着深深的敬畏,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森林,以涵养水源,有了充足的水源才能种植稻谷;他们选建村落时,多依山傍水,绝不占用耕地;他们用自行种植的竹木建起干栏式居所,燃起火塘,温暖了一代代壮家儿女。

这是一次壮乡的旅行,也是一次在地文化的浸润——吃着地道的美食,喝着醉人的米酒,听他们用诗叙述往事,用歌传递情感。围着篝火和他们学跳 “手巾舞”,模仿着稻秧移栽、收获粮食、晒谷入仓的劳作……壮家的夜就像树梢的月,浅浅淡淡,却一直挂在心中。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缪欢 文

广南县文化和旅游局  江蕊先 图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