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晚,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中屏管护站巡护人员在距离小河口管护点200m的位置,用手机拍摄到一只疑似岩羊的动物,并将视频、照片发给轿子山管护局工作人员。经轿子山管护局专业人员和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士剑教授鉴别确定该动物为中华斑羚。
中华斑羚(学名:Naemorhedus griseus)属于偶蹄目牛科,喜欢栖息在海拔200——3800米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高山针叶林区域,以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及青草等为食,经常在树木稀少、多草的山脊和陡峭岩石坡的地带活动,矫健灵活,如履平地,是跃动在轿子山的呆萌精灵。白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其具有伪装性的毛色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秋季的晚上,斑羚常外出觅食,以便补充能量抵抗即将来临的严寒冬季。
中华斑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度河片区位于普渡河中游,禄劝县乌蒙乡和中屏镇的交界处,距轿子山片12km,与轿子山片位于同一山系、同一坡面,海拔1200.0~1800.0m,面积263.0hm2。川西斑羚的存在,真实客观的反映了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分布及数量稳步增长,呈现出良性循环趋势,体现出轿子山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管护力度得到极大提高。
来源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见习编辑 康莞悦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