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
云南省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47名
秋高气爽 硕果飘香
正值大地喜获丰收
笑迎粮食归仓之际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
让我们一起
走近出席党的二十大的基层代表
聆听他们对党忠诚、勇担使命的感人故事
感受他们不忘初心、人民至上的炽热情怀
【化工厂的“铁娘子” ——冯伟珍】
冯伟珍是一名化工企业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她勤于钻研、善于总结,攻克了诸多瓶颈问题,参与完成13个新产品的研发,为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于现代农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作出了有力支撑。以“劳模领跑+团队创新”方式,实行“一对N师带徒”,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批一线技术骨干。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彰显了产业工人的时代风采。
【群众眼里的“大管家” ——王荣】
王荣(右一)向群众宣传惠民政策
“把村里的事当作家里的事,把村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多年来,王荣始终牢记为民初心,始终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通过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提升党支部战斗力,带领村民建家园、兴产业、奔富路,用责任和担当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赖。如今,“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支撑、人人有收入”的目标成为现实,2016年石灰村顺利脱贫摘帽,202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28.9万元,告别了“空壳村”,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幸福新生活。2020年4月,被评为云南省村(社区)“百名好支书”。
【民族药领域的耕耘者——朱兆云】
朱兆云(前)在询问三七生长情况
三十八年来,朱兆云如这株朴实无华的植物,扎根在云南的泥土里。1999年,她接过了重担,正式就任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带领团队利用天然药开发新药,并且大胆进行药物所改革,并帮助老百姓致富。2000年起,她带领团队在云南开展天然药物资源调研项目,采集标本1万种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约16万张,准确鉴定412科1720属4392种天然药物,获得野外调查的第一手资料。2003年至今,分卷编写了《云南天然药物图鉴》《云南民族药志》等一系列专著。顺利完成“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填补了我国中医药行业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10年的空缺,为推动中药民族药走出云南、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2021年11月18日,朱兆云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中医药领域的第二位女性院士。
【立德树人 润泽教育——李晶】
李晶在为同学们讲课 张雯 摄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曲靖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晶始终坚守教研一线,扎根教育事业,在不断超越、求变求新中,用孜孜不倦培根铸魂的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恪守“立德树人、润泽教育”的铮铮誓言。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教育功勋奖”等多项荣誉。
【大山深处守初心——吴长碧】
吴长碧在帮群众整理辣椒
吴长碧是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彝良供电局总经理助理。2015年3月,她主动请缨到彝良县两河镇田黄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同年9月调整到牛街镇水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扶贫6年多的2340多个日子里,她走遍全村25个村民小组849户人家,带领群众夯基础、兴产业、学技能、奔富路,一心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短短几年时间,村庄变美了、产业兴旺了、就业增加了,即使回到彝良供电局工作,吴长碧依旧牵挂着大山,通过多方协调,拥有300台制衣设备的服装代加工项目即将完成,将带动牛街镇水田村和龙海镇鱼井村的数百户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吴长碧也因此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拉祜百灵鸟”——李娜倮】
李娜倮在教孩子们弹吉他 沈浩 摄
李娜倮作为拉祜文化的重要传承人,13岁学会吉他弹唱,16岁作词、作曲,18岁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快乐拉祜》。2005年,老达保人登上了央视舞台,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奇妙碰撞,让老达保村从此出了名。在这里,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2013年,李娜倮和村民们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随着老达保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产业链也逐渐延伸开来,产业发展了,唱着歌、跳着舞脱贫致富了,老达保人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四十载治病治心治贫——李桂科】
李桂科(左)在为患者修剪趾甲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李桂科,他用40年坚守,诠释医者仁心。他以麻风村为家,和麻风病患者“亲密接触”,和同事们将山石屏和洋芋山两个麻风村的麻风病人全部治愈,彻底“清零”。他组织志愿者、社团组织“走进来”,带着康复人员“走出去”。他在麻风村办学校,让山石屏村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为麻风村托起了未来,让人们看到了希望……退休后,他选择留在山石屏村,和村民们一起修路架桥、接水接电,建房子、搬新居,帮助老人,建麻风历史博物馆、党性教育基地、医者仁心教育基地,让村民永远记住这个历史,永远感党恩。
【“燃灯校长”——张桂梅】
张桂梅在巡课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张桂梅,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许多学生都亲切地叫她“张妈妈”。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校以来帮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她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把对党的深厚感情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教学模式,潜移默化中让革命精神、爱国情操、红色基因融入孩子们的血液,代代相传多年来,张桂梅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40多项荣誉。
【带领乡亲们奔跑在致富路上——线小晃】
线小晃在大米加工车间检查质量
线小晃是芒市遮放小毕朗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在党和国家扶贫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她一方面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带领家人提前过上小康生活;一方面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战,积极帮助、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参与扶贫和公益慈善活动,2005年由于云南省各地频频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大批的粮食,线小晃将自己收购的10万公斤粮食交给了中央粮食储备库。“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看到群众富起来、开心起来就是我最大的梦想。我要用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位被当地人称为脱贫路上最美傣族农村妇女,带领乡亲们一直奔跑在致富路上。
【只为幸福佤村更幸福——赵家清】
赵家清(左)在田间了解生产情况
2010年,年仅28岁的赵家清当选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党总支书记。“那时候担心自己到底能干多久,能不能干好,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多年。”赵家清笑着说,那时候的三家村路不通、脏乱差、群众日子过得苦。在赵家清的带领下,2017年,三家村全村顺利脱贫出列,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赵家清全程陪同汇报工作。如今,赵家清担任清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他分管5个部门、联系7个单位,加上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任务杂且繁重,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赵家清表示,这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掉链子,要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用心耕耘建设家园——赵跃芳】
赵跃芳在工作中
赵跃芳是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马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这个岗位上,她用心耕耘,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用脚步丈量全村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动兑现着每一个承诺。在她的带领下,目前马台村已发展岩茶2000多亩,进行茶叶嫁接改良1708.42亩,种植竹笋2100亩,坚果4050亩,热区水果460亩;通过合作社帮助500多户脱贫户及广大留守妇女解决了务工问题,帮助群众人均年收入增加13000多元。未来,她将继续脚踏实地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奔向“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新时代幸福日子。
【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秦选】
秦选在工作中
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33年坚守一个岗位。秦选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9年,20岁的秦选从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从事设备修理工作。33年间,他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也见证了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的迅速成长。秦选感慨,自己能从一线工人走到今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对产业工人的重视和支持,现在产业工人地位、待遇都在不断提升,也激励了大家发扬工匠精神,技能报国。
【坚守雪域护安宁——顿珠培楚】
顿珠培楚(右)与同事交流工作
2010年3月,顿珠培楚背上行囊颠簸了一天,来到了海拔3100米的迪庆州德钦县羊拉派出所,羊拉乡地广人稀,社会治安形势复杂,顿珠培楚不断探索群防群治新体系,组建了由党员、信息员、治安积极分子等200余人的“红袖标”队伍,形成新型立体治安防控格局,实现辖区群防群治队伍全覆盖。他用满腔热血捍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幸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植根山乡只为固边富民——郭玉琴】
郭玉琴(右)到群众家中走访
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是该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乡,老满坡村曾是深度贫困村,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玉琴的带领下,改变了贫困的面貌。在基层一线工作了26年的郭玉琴,参与和见证了老满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责任就是为党和人民工作。”郭玉琴表示将会继续扎根边疆基层,踏踏实实带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与各族群众一道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致富路上的“拼命三娘”——谢成芬】
谢成芬(右一)接受媒体采访
谢成芬是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海子坝村人,她身患癌症,却凭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与病魔抗争,带领村民向“地球癌症”石漠化宣战,搞农村电网改造、种核桃、修公路,成为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先进典型。从拔掉穷根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年来,她始终带领村民一起探索与奋斗,用埋头苦干和拼命硬干的精神,把自己树成了大山上挺立不倒的“脊梁”。
【为了家园美好边境安宁——普玉忠】
普玉忠(右三)与党员群众在巡边
普玉忠是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镇隔界村唯一的一位界碑外事界务员,自2007年以来,护碑、巡边就成了普玉忠最为重要的工作。“界碑就在家门口,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为国守门、戍边固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光荣。”15年间,他用脚步反复丈量着60号至63号界碑间13公里的边境线,饿了就吃随身携带的冷饭,困了就在边境线上睡一下,用心血和汗水走了4000多公里的巡逻路程,默默诠释着为国守门、强边有我的家国情怀。
以上只是部分
云南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代表
云南省党代表会议共选举产生
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47名
具体名单如下
↓↓↓
每一名代表
都是一面旗帜
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
他们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
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
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
肩负着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重托
一起学习和弘扬他们的
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也期待他们
牢记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牢记代表的光荣使命
在各条战线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忠实履行代表职责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为大会圆满成功做出贡献
来源 云南发布、云南日报、云南网、云岭先锋、“云南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责编 杨 奥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