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锡工匠】“设备医生”陈坤,毫厘之间见真章

“只要听到机器运转的声音,陈坤就能知道这台机器是否有毛病。”这是“云锡人”对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动力车间副主任陈坤的一种最朴实、真切的赞誉。

在云锡锡业分公司,陈坤也被大家称为“设备医生”。这个在云锡锡业分公司生产第一线奋战了27个年头的工人师傅,无数次地参与设备疑难问题的查找、排除,重大设备的检修、抢修,不仅积累了大量从实践中练就的绝活奇技,也因此获得了诸多荣誉。包括:控股公司“首席操作员工”(2001年);冶炼分公司“先进生产者”(2008年);股份公司“先进生产者”(2009年);控股公司“云锡优秀职工”及冶炼分公司“十佳生产标兵”(2010年);云南省“劳动模范”(2011年);中华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冶炼分公司“十佳管理人员”(2013年)等。

由于技术本领过硬,工作方法先进,为推动技术的“传、帮、带”,2015年,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以陈坤命名的工作室——“陈坤劳模创新工作室” 。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陈坤长期以来所秉持的工匠精神,也可以说是陈坤在云锡的一部成长史。

硬功夫,靠的就是勤学苦练

陈坤作为一名“锡二代”,1995年8月从云锡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冶炼分公司动力车间修理组工作,一直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陈坤总认为以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要干好工作不成问题。然而,工作几天后,他意识到知识与工作实践偏差很大,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锉配为主,但实际修理过程却主要是装配和电焊、氧焊,感觉整个修理过程自己都没有参与过。

怎么办?靠的就是勤学苦练。

陈坤的第一个师傅叫许国雄,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就跟着许师傅从事设备维修工作,虽然从未正式拜师,但是许师傅一直都很用心教导陈坤。

许师傅经常说:“从事设备维修就一定要不怕吃苦,要认真细致的对待每一次遇到的设备问题,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钳工。”

此外,陈坤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进图书室、逛书店、上互联网,尽可能多的阅读和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强化技术理论。

陈坤每天都要强迫自己多学专业技术,别人下班之后,他就在车间里面继续练习,手一次次被磨破,就缠上胶布继续练习,加班到深夜对陈坤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也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陈坤练就了很多生产中的绝活,成为钳工组中的顶尖高手。

虽然学的是钳工,但陈坤依然通过自学取得了电焊工资格证、行车工资格证,成为一名难得的多面手。设备检修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到了陈坤的手里,就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药到病除”。

2007年,陈坤参加控股公司钳工技术比武,在高手云集的比武现场,以最好的成绩问鼎桂冠。同年,陈坤获得了“2007年控股公司首席操作员工”的称号。此后,陈坤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技术比武”竞赛,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被称为云锡的技术能手、生产标兵。

“干就干好”,陈坤的座右铭

“干就干好!”这是陈坤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澳斯麦特炉落户冶炼分公司,锡系统的动力供给中心6000kW电站也随之落户车间。6000kW电站配套设备多,系统复杂,理论深奥,修理精度要求高,微小差异都会引起振动、损坏、汽蚀、磨损等,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更好的为车间的生产服务,他特意拜对汽轮机有一定研究,检修有丰富经验的杨金华为师,在杨师傅的帮助下,他理解了汽轮机运行的原理,掌握了设备的维护方法。

2008年的检修中,由于生产厂家汽封备件未及时到位,影响到了检修进度,陈坤就带领组员采用手工工艺修复,对汽封位置、顺序进行编号,用沙布或油光锉将汽封槽道内的氧化皮、锈垢、水垢和毛刺进行校直、修刮,确保了装槽道接口处无间隙、压下和向上回弹自如、间隙要求合格,经过奋战,优质完成了工作,同事们伸出大拇指说:“小子,真行!”

2009年11月2日零点二十分,刚入睡不久的陈坤,接到30吨刮板机断裂的通知,立即起身在10分钟内赶到故障现场,会同车间相关人员,共同查找故障原因,制定排除故障的措施,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十一月寒气袭人,但身为党员、组长的陈坤带领组员为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生产,克服气温低、粉尘飞扬大、抢修难度大的重重困难,将拉断成几段的刮板清出来,把磨损刮板进行更换,再进行连接,一直抢修到早上8时,全部刮板连接完毕,在试运行的时候,又发现其他的刮板磨损十分严重,若不进行处理,运行起来大有拉断的可能,更为严重的是该尺寸的刮板备品已全部用尽,而订购的备品刮板刚从厂家发出,还在途中。关键时刻,分公司领导作出重大决策,将原来沸腾炉使用的刮板(低温、不耐磨、尺寸上有差异)调来进行整条刮板的更换。就这样,陈坤和他的战友们,马不停蹄,再次投入紧张的抢修,将30吨磨损的刮板机全部拆除,又将沸腾炉使用的刮板一段一段的连接,整条刮板全部连接完毕,运行正常已是下午16时,连续奋战16个小时,为分公司澳炉的安全平稳运行,为车间余热发电生产赢得了大量宝贵时间。

“工匠精神”,毫厘之间见真章

“干钳工活不仅要能吃苦,还要动脑子干。”身为技术工人,就要勇于为企业排解技术难题。

2010年10月在分公司锡系统检修中,两台煤气炉更换炉篦是本次检修计划之外的工作,分公司原定七天完成煤气炉检修,但由于生产任务重,公司最后给予的时间仅为三天,第四天上午煤气炉必须供气。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短短三天的时间,更换两台煤气炉炉篦,谈何容易?更换炉篦需要拆除灰盘,将磨损炉篦清除,把新的炉篦安装,恢复灰盘。在这关键时刻,陈坤主动请缨,带领修理组的员工连续奋战三天,为车间检修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汽轮机组突然停机故障,检查过程中,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对转子、定子、轴承轴套等详细检查,尤其是在校对轴向平衡时,为确保相关的技术参数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几十次的调试,最终达到机组控制的参数,确保检修后一次并网发电成功。在技术创新创效活动中,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2条,为公司创效20多万元。

2009年7月陈坤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遇到抢修设备,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脏、苦、累、急、难、险、重的工作总是留给自己,而方便总是让给别人。

多年来,陈坤多次参与车间重大设备的检修、抢修工作,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为车间生产任务的完成,为公司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技术精彩人生”。是首席操作员工考评当中提到的,也是陈坤多年来不断身体力行的,凭借着“干劲、闯劲、钻劲”陈坤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状态投入新征程,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百炼成钢;守专长、制精品、创技术、建标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设备医生”陈坤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真正做到了于毫厘之间见真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熊昱雯 文

杨雷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