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门户,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的故乡,资源禀赋独特,文旅优势明显,以云南文明之源、南诏石窟胜地、中国木雕之乡、白族文化宝库、滇西革命摇篮、生态旅游乐土“六张名片”著称。十年来,剑川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6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52亿元,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多措并举并取得实效。
强基础,培产业
成就文旅融合的品牌剑川
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发展定位,剑川县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工作,获得云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革命先进县的荣誉。
抓实重点项目,积极推动剑川县石钟山石窟保护利用工程、剑川县历史文化博物馆陈列布展、沙溪茶马古道旅游文化体验服务中心、“一部手机游云南”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加快品牌创建,启动“雕刻时光·静享剑川”品牌策划营销,沙溪·石宝山景区纳入云南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备选名单,千狮山(满贤林)景区和木雕艺术小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墨斗山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沙溪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云南省旅游名镇,寺登村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村,喜林苑、既下山、游圣缘正在积极申报云南省最美半山酒店,沙溪兰林阁精品酒店成为大理州第一批通过州级初评精品酒店等,品牌创建硕果累累。
强化招商力度,先后引进兰林阁、先锋书局、喜林苑等一批知名旅游企业和实体项目,有效整合了全县文化旅游资源;以木雕艺术小镇建设为载体,举办“大理·剑川木雕艺术博览会暨剑川木雕文化节”,开展“云南名匠(滇西片区)”和“剑川名匠”评选活动,2019年与泰国清迈府杭东县签订文旅产业合作备忘录;依托“木、土、石、布”等非遗项目,组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成功将“指尖绝技”转化为“指尖经济”。
重保护,守安全
打造文博辉映的历史剑川
剑川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更好地传承剑川历史文脉。
先后建成周钟岳纪念馆、剑川木雕馆、中央美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张伯简纪念馆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充分展示剑川县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完善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档案资料,加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成宝相寺大殿、杨惠墓、石钟寺玉皇阁保护修缮等项目,全面推进景风阁古建筑、西门街古建筑群保护利用设施以及消防等项目建设。
推进古旧建筑活化利用,在沙溪兴教寺二殿设置省级沙溪镇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陈列馆,集中展示剑川文化遗产;完成李瑞棻宅院的修复及陈列布展工作,将李瑞棻宅院打造成以剑川白族民居、剑川木雕精品以及木雕研发成果为重点的实物展示和销售平台,完成沙溪欧阳大院、杨家大院修缮工作,并同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等。
抓传承,优服务
描绘乐享群文的幸福剑川
剑川县以文化馆、图书馆为总馆,5镇3乡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为分馆,93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和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不断加大公共文体设施投入力度,建成环剑湖健身步道、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沙溪数字电影院等基础设施,全县8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馆、图书馆等全面实施免费开放,成功举办中国女排甲A四强对抗赛、云南省山地、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比赛,各乡镇、村文化服务中心不定期在各类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惠民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诗和远方”。
积极提升文艺精品创作水平,《来做来为呼》获得云南省第九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铜奖,小白剧《谎言》获得云南省彩云奖优秀奖,小白剧《扶贫种子》在全州文艺汇演中喜获金奖;结合脱贫攻坚、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内容,创作《白乡歌颂十九大》《脱贫攻坚奔致富 自强诚信感党恩》《剑川扶贫人》等具有剑川特色的节目。
多举措加强非遗保护,健全完善非遗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全县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57个,代表性传承人达到391人;确立了以白曲为代表的歌谣及民歌文化,以石宝山歌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六大特色文化资源。同时,成立剑川白曲、白族阿吒力民俗音乐等22个传习所,中央美术学院驻云南大理剑川传统工艺工作站、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基地(剑川木雕)等,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整理
来源 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王楚云 龚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