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锡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务志明:用担当和坚毅诠释劳模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务志明,有个外号“老憨”。跟他接触久了的人都知道,这个“老憨”并不憨,他的“憨”是劳动者身上的憨厚。

用担当和坚毅诠释劳模精神

1990年,刚满17岁的务志明从弥勒西洱山区来到云锡集团大屯锡矿,成为了一名井下掘进工,开始了在百里锡山百丈井下掘进向前的日子。务志明是锡二代,1990年父亲退休,他顶班来到了云锡大屯锡矿。初出茅庐的他勤学苦练,虚心好问,别人休息他练习,就连下班后也还在认真琢磨……在师傅的帮助下,务志明很快便掌握了打眼、放炮、翻碴、钉道等一整套井下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尖子,在生产上独挡一面。“在家里的时候,我老爹就左说右说叫我好好干,我不能丢他的脸。”务志明一直谨记父亲的叮嘱,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毅力,工作4年后,他担任了大屯锡矿探矿13队队长。

角色的改变让勇于担当的务志明更加积极。1998年,务志明带头挑起了云锡重点工程芦塘坝1690中段掘进开拓任务。面对矿体松散、高井作业、安全威胁大的险情,务志明带领2名新工和干粮来到施工现场,做完施工前准备后,抬起30多公斤重的凿岩机,顺着狭窄的“Z”字梯子攀到距地面8米高的井顶,架起机头开始凿岩。这一年,务志明和队友首次登上了单位掘进竞赛“破纪录”的领奖台,务志明本人由于成绩突出,也获得松矿“五一奖章”,成为掘进工的先模和榜样。

2005年云锡集团启动了三大战略平台建设,其中由松矿负责的1600平台对松矿乃至集团公司的硫化矿生产接替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工程位于大箐东、芦塘坝、马吃水三大断裂构造形成的汇水区域,水文地质复杂,裂隙多、坑内涌水长年不断,再加上运输距离远、独头掘进通风条件极差,是松矿历史上最难的一项工程,大家形象地说它是“天字号”工程。原承包该工程的外包工队因此难以完成建设任务,掘进连续欠产,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进度,制约着松矿的发展。矿部领导想到了务志明所率领的那支掘进尖兵。矿领导找到务志明,问他敢不敢啃下这块硬骨头。“老憨”务志明不服输的牛脾气上来了,“有什么不敢的,只要由我挑人,我就敢干!”

说干就干,2005年12月务志明组建了31人的掘进突击队,率全队对“天字号”工程进行攻坚。誓师大会的第二天,务志明带领突击队进入1600平台的巷道。进入1600平台的各条巷道,就仿佛进入一条地下暗河,涌水从巷道的顶部、四壁、地面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在巷道内汇聚成淹到大腿的小河哗哗流淌着。在这样的巷道中行走,即使全副武装,要不了多大一会,也会全身湿透。地下水剌骨的凉毫不留情地袭来,让人浑身冰凉。深水中看不清的石块、碴子让行走的人跄跄踉踉,一般人空手走一段都很艰难,更别说同时面对炮烟、远距离运输、岩石松散等重重障碍在巷道里操纵笨重的器械,进行坑内作业。

务志明心想,“再难我也要带好头,啃下这个硬骨头,就算泡在深水里也要干。”于是,挖沟、提高道面重新垫道、整理线路,才填下的碴子被水冲走了又重填,刚放到位的木枕被水冲走了拉回来用人按着垫,打眼时水太深看不清楚位置,人就泡在水中用手摸索着打,泡在冰凉的水中冻得人直多哆嗦,咬着牙坚持。在这样的条件下每掘进一米都要付出正常情况下数倍的艰辛。

务志明的“憨”,并非不爱动脑筋,而是一种敢于担当和吃苦耐劳。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务志明独创了两班四循环组织方式,延长纯作业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1600平台的施工中,为遏制风化花岗岩松散脱落,安全、快速推进工作,务志明总结推行长钎超前护顶护帮、“长钎杆紧揍循环”等生产工艺、工作方法,在松散含水岩层中采用PVC管护孔,解决爆破效率低的问题,使爆破率达到90%以上。为加强突击队管理,调动队员工作积极性,他独创“憨式管理法”,为1600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劳动力保障。2006年至2010年的五年间,掘进进尺4万余米,创造云锡掘进史上传统工艺月独头掘进206米的最高纪录,为云锡三大平台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年,单位组织生产骨干进行身体体检,务志明被查出Ⅱ型糖尿病,单位领导建议他退到二线。“我负责的重点工程还没有干完,我不能往后缩。”是务志明给领导的回答。此后,务志明每天会在早上进坑前打胰岛素,带上糖果、巧克力进坑,饿了熬不住时就吃糖果、巧克力,避免低血糖影响生产,夜里出坑后再打胰岛素,一直坚持到重点工程完工。

保持先进争当劳动先锋

因工作业绩突出,务志明1996年荣获“云锡集团公司模范班组长”、2002年5月荣获“云锡公司劳动模范”、连续数年荣获云锡集团公司“云岭优秀职工”、2003年6月荣获云南省优秀青年安全生产监督员、2008年获云南省第十九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1年被云锡公司党委评选为“感动云锡十大人物”授予掘进“虎将”光荣称号。

2011年,时年38岁的务志明踏进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校门,在劳模大专班学习。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时,只有小学学历的他第一次想要往后退。“学习矿山生产知识我倒不怕,面对大学的课程心里慌慌的。”在单位领导地劝说下,务志明最终决定再次勇往直前。“整个云锡只去了我一个,不管怎样都不能丢单位的脸。”务志明放下恐惧感,在劳模专班学习的4年里,他不懂就问, 2015年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务志明不仅自己苦练内功,积极奋进,还采用各种形式加强队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带领队员保持先进性,一次又一次登上领奖台,突击队员先后3人在云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中获探矿第一名。1998年至2005年间务志明带领队员们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年年超额完成生产建设任务。更值得一提的是,突击队连续十年荣获大屯锡矿“掘进破纪录队”“掘进先锋队”等荣誉称号。2008年,突击队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2010年8月,他带领4名突击队员代表云锡参加云南省非煤矿山井建掘进岗位技术技能竞赛,荣获团体第三名。

2011年12月务志明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启动。至此以后,工作室成了务志明的另一个“战场”。他时常带领技术人员在这里摸索新的施工方法和管理方式,结合培训所学,他带领摸索的上向块石胶结充填法、下向进路式分层胶结充填法,首次成功应用在高峰山1-2矿体、大箐30-14矿体,有效解决了矿井涌水大、花岗岩接触带矿体赋存形态复杂、矿岩松散破碎难以开采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坑内废石综合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为绿色采矿提供了典范。

经过多年摸索,务志明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管理办法,因他的外号“老憨”,这套管理办法有了一个有趣的名字——“憨式管理法”,通过实行网络式的大队组管理模式、严明的队规队纪、全员全过程追踪管理、公平公开的产量工资分配制度,推行“以队为家”的队组文化。

如今的务志明早已实现角色转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员,但他的“憨式管理法”和突击队精神依然在百里锡山内被广为学习借鉴,务志明在百丈井下的拼搏岁月和他顽强拼搏的奋进精神,就是对“劳模”“工匠”的最好诠释。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杨雷 云锡集团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