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歌声里的怒江,留下难忘回忆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

会让你跟着轻轻和?

即使时过境迁

听到熟悉的旋律

还是忍不住回想起那个地方、那段旅程

在云南旅行

每个地方都会让你有不同的体验

除了不同的自然风光

还有那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在怒江

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白族

都有各自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每每远方的客人来到

他们都会弹奏乐器

用歌声表达对客人的热情和祝福

还记得哪一个民族的歌曲让你印象最深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傈僳族民歌

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的傈僳族,以能歌善舞、能弹善吹著称,他们十分喜爱自己的民歌,有“盐不能不吃,歌不能不唱”之说。

傈僳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承载了傈僳族大量民族文化信息,是傈僳族的珍贵智慧与精神财富,可以用木刮、摆时和优叶“三大调”来囊括。

木刮通常在较为严肃隆重的场合演唱,内容哲理深厚、曲调悠扬古朴,是傈僳民歌的瑰宝。

摆时是傈僳族男女社会交往时的对歌活动,所唱内容包含民间传说、生产生活、感情抒发等,在傈僳族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优叶则是傈僳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意的民歌,曲调抒情优美、委婉悦耳,深受傈僳族男女青年喜爱。

2006年“傈僳族民歌”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独龙族民歌

独龙江乡被誉为“西南最后的秘境”,是我国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这里孕育了独龙族特有的文化,极具民族特色的卡雀哇节,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和古老的独龙族民歌。

独龙族是个喜歌乐舞的民族,民歌演唱方式众多。叙事歌、劳动歌、习俗歌等,曲调紧凑优美,节奏自由,情感热烈,具有珍贵的人文及音乐艺术价值,是独龙族人日常生活中抒发情感和表达心情的窗口。

每到逢年过节、欢庆丰收的重要场合,或是接待客人,独龙族人都会载歌载舞、唱歌对调。

2021年“独龙族民歌”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怒族民歌“哦得得”

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怒族人民能歌善舞,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妇孺稚童,几乎都是唱跳的一把好手。

在怒族众多民歌中,“哦得得”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怒族传统音乐,“哦得得”主要流传于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是保留得较为完整的怒族民间歌曲。

“哦得得”是怒族人的一种语气助词,有“慢慢唱”的意思,如今已演化成为曲牌名,常用于歌曲的开头或结尾,演唱内容基本都是即兴发挥,一般用四弦“达比亚”和口弦“几味”伴奏,较为随性,可边唱边舞,深受怒族群众的喜爱。怒族男女谈情说爱,也会唱“哦得得”表达爱意。

2006年“怒族民歌哦得得”成功申报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普米族四弦舞乐

普米族乐器四弦本民族称为“比柏”,主要用作普米族集体歌舞“搓蹉”的伴奏,普遍流传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通甸镇、金顶镇、啦井镇、石登乡、营盘镇等普米族地区。兰坪普米族的“搓蹉”舞已得到很好推广,但人们对与舞蹈相配套的四弦和四弦曲的了解并不多。

四弦历史已无从考证,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故事。普米族四弦在形制、制作工艺、定弦、演奏方法及演奏曲目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四弦音色柔和,定弦多样,和音丰富,节奏富于变化,有多种弹奏技巧和丰富的曲目。

在兰坪,四弦琴主要用于为舞蹈“搓磋”伴奏,可随舞步变化弹奏,每一种节奏配以不同的调式,深受人们的喜爱。来到兰坪,你可以在各种喜庆场合和健身活动中,看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万人的表演。

四弦曲目保存较多,除舞步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例如《四弦母调》《鸡吃水》等。

2006年“普米族四弦舞乐”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歌“开益”

拉玛人又称“那玛人”,属白族支系,主要分布于怒江兰坪各乡镇中。

拉玛人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文化和艺术,民歌“开益”就是其中一项,它是白族拉玛人诗歌、歌谣的总称。

“开益”的音乐表现方式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九调十二式,演唱内容范围广阔,囊括了族史、伦理道德、祈福祷告等,唱词精练、严谨、押韵,是白族拉玛人最响亮的文化名片之一。

“开益”主要以演唱为主,有独唱、合唱和对唱等。根据唱腔和发声不同,分成了曲调高亢悠扬的“答开益”,曲调平缓的耍歌“算开益”,富有感情色彩的吟声“容开益”。

“开益”是白族拉玛人促进家庭和谐、增进情感交流、维系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的民族文化,演唱内容几乎包含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是当地人与人之间联系沟通的重要形式,亦是在大浪淘沙中保留下来的一颗璀璨明珠。

2009年“民歌开益”被列为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歌声悠扬

唱不尽怒江的风情

走进歌声里的怒江

走进能歌善舞的人群里

感受他们的热情

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整理

刘娅娟、蔡武森、高玉生、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兰坪县融媒体中心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