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下简称“产改工作”)开展以来,红河技师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不断推动产改工作。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一是深化“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
红河技师学院在2017年参加了人社部第三批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经过5年多的努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实效,“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已在学院全面推广实施。
二是深化“校企双制育人”
充分发挥校企优势,与省内外200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室建设标准与企业行业职业标准、工作过程充分对接、相互融合,形成“校中有企、企中有校”“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的基本办学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与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红河技师学院浪鬼建水陶文化产业学院,打造建水紫陶技能大师和大师工作室等品牌。
三是抓实培训质量
红河技师学院培训鉴定工种涵盖了焊工、汽车维修工、烹调师、茶艺师、养老护理、保育员等64个工种,学院成立以来,累计社会培训鉴定96310人次。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联合企业培养新型学徒制学员1735人。2022年5月,红河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红河技师学院挂牌成立,截至目前,为各类企业培训中式面点工、电工、化工总控工3个工种,完成培训646人。
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一是聚焦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建设了服务红河州产改工作的“六大基地”(学制教育与培训服务基地、公共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师研修基地、职业技能竞赛和训练基地、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基地、职业技能鉴定认定评价基地),为产业工人成长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
二是聚焦省、州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对产业工人提出新要求,建立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紧跟转型升级企业需求,开展产业紧缺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培训,拓展评价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落实定向育人各项措施,支持和服务省、州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聚焦打造“技能云南”“技能红河”行动,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多举措多渠道扩大招收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中小微企业员工、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群体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切实扩大社会服务面,为技能强省、技能强州储备力量。
通过人才培养,红河技师学院产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云南省万人计划首席技师和教学名师各1人,云岭技能工匠2人,云南省技术能手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
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奖总数238人次,其中获省、州级奖励233人次、国家级奖励5人次,有4人次先后进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为社会培养了8996名学制内的各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其中初级工、中级工2312名(占比26%),高级工和预备技师6684名(占比74%),为红河州培养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大军。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普瑞玉 文/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亚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