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学界缅怀费孝通先生及“魁阁时代”

.

11月2日,从“魁阁学术”走向“魁阁育人”——费孝通先生诞辰112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昆明市呈贡区魁阁举行。

活动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呈贡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40余位本土知名社会学学者、作家、艺术家,共同缅怀学术泰斗费孝通先生以及由其开创的“魁阁时代”。本次活动由著名阅读推广人、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星策划,并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下简称“云大民社院”)副教授李伟华联袂主持。

费孝通是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抗战期间,曾在云南大学工作八年,任社会系主任、教授,同期开创“魁阁时代”,开启我国现代社会学,享誉海内外,影响深远。

(魁阁内的费孝通先生油画)

当天的活动总主题,为从“魁阁学术”走向“魁阁育人”,包括学生教学实践课和研讨会两大部分。

(学生们到魁阁和费孝通旧居现场参观、上课)

上午,“云大民社院”副教授李伟华、陈浩、程俊睿等教师将课堂从教室搬到魁阁现场,带领2022级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系统性地了解“魁阁育人”模式。该模式打造专业指导、课程体系、外部条件、交流平台、应用平台“五位一体”师生共同体,形成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垂直整合与横向整合紧密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提升“双能力”(实践参与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

下午活动内容丰富,包括开幕式、参观魁阁以及“魁阁育人”模式研讨会。

开幕式在魁阁门外“魁阁时代”大师群像前举行,灿烂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在“吴文藻”“费孝通”“陶云逵”等社会学宗师群像上,熠熠生辉,也洒在满场参会者身上。

(“魁阁时代”大师群像)

著名学者、原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昌山说,“魁阁时代”所留下的巨大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对云南很重要,对中国很重要,甚至对世界学术界也都很重要。这些故事和财富,要一直继承下去,不仅要继承,还要发展、创新,这就是当下学者们的使命。

(原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张昌山致辞)

(何明教授<右>与主持人李伟华副教授)

花了整整十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举全所之力,深入当年费孝通先生深度调查过的“云南三村”,并研究、撰写、出版了《云南三村再调查》,受到全国学界高度关注。该所陈晓未副所长、李立纲二级研究员及云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晶,皆谈到这一浩大工程的不易与重大意义,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学习费孝通著作及思想的心得。

(云南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未)

“云大民社院”特聘教授何明、副教授马雪峰,及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副教授、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方冠男陆续发言。其中,何明教授在系统梳理“魁阁时代”整体情况的基础上,谈到部分社会学研究与教学中不重视、甚至不支持田野调查的现象,引起温星强烈共鸣。温星认为,费孝通先生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田野调查模式,越来越成为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的范式。但部分作家往往不愿去到大自然中,不愿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底层中,而采取一种近似于“闭门造车”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活动策划人、主持人,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温星)

“将费孝通先生称为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或文学家等等,我觉得都说轻了,说小了,我认为先生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大儒、大侠。作为学者,他开创性地提出‘志在富民’,并为此终身奋斗,这在学界绝无仅有。”作为压轴发言的著名学者、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蔡毅先生言语铿锵。

(著名学者、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蔡毅先生)

蔡毅说,费孝通先生提出过许多原创性的精辟论断,比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道出了人类社会的必经之路、理想方向和美好原则,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最高的相处之道。


(互赠关于费孝通先生的研究成果)

(全体嘉宾合影)




来源 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责编 杨奥

审核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