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锡工匠】李兵:勤学奋进,科技筑梦

1993年,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采矿专业毕业的李兵,来到了云锡马矿塘子凹坑,成为了一名矿工。

他从采矿工到技术员,从工区长到采分公司塘子凹坑坑长、生产技术部主任、安全环保部主任,以及矿山选厂一体化后任老厂分公司塘子凹坑坑长,再到如今的经理助理,李兵亲历云锡老厂分公司发展历程。

老厂分公司是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主要矿山之一,其前身为云锡老厂锡矿,是一个以采、选坑下脉矿为主,露天网状矿、砂尾矿为辅的大型采选联合矿山,现有职工3500余人,矿区开采面积40.993平方公里,开采标高2641米~1000米,结合新区无轨高效采矿方法的应用,现已形成矿山生产规模为年产200万吨、日处理量5000吨的现代化选矿流程,年营业收入13亿元。

创新贯穿始终

李兵的外公、父亲、舅舅都是云锡人,他是在云锡人家庭中长大的,从小李兵就看见过锡是怎么炼成的,锡、铜精矿是怎么选的,体验过矿山工人的生活。

1993年,刚毕业的李兵来到了云锡马矿塘子凹坑成为一名矿工,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李兵逐渐掌握了矿山生产的流程,学会了打眼放炮、架欀垫道。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李兵由矿工转型为技术员,开始从事测量、采矿技术工作。他主动学习采矿、安全、测量、地质等专业知识,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及师傅们、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先后完成32#、32-3#矿体等采矿方法术革新,解决了巷道掘进、矿体开采工艺多个安全、技术难题。

在从事工区长、塘子凹坑坑长管理工作期间,李兵带领职工在生产一线攻坚克难,在生产组织上,坚持推行“生产组织区域化、出矿品质最优化、工班工效最大化、生产成本最小化”的思路,全力推进生产系统、目标采场建设,组织建立完善职工收入与产量、成本、安全、质量等挂钩考核机制,创新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坚持工资收入向苦、脏、累、技术岗位倾斜原则,充分发挥挂钩考核的奖惩激励作用,每年都能全面完成分公司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经营目标。

同时,李兵一直坚持推广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淘汰矿山低效能设备,全面推广高效采矿方法,先后为高峰山生产区、风流山生产区增加了阿特拉斯凿岩台车、环形潜孔钻机、履带式耙渣机等各类无轨高效设备配套投入生产建设。通过对通风系统及出矿系统进行优化,掘进班组作业人员的工班工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人均10米提升到人均15米。高峰山生产区出矿量,从日产500吨,提高到日产1500吨,实现产能最大化。

管理创造效益            

在李兵担任塘子凹坑坑长期间,他带领全体职工围绕“生产组织区域化、出矿品质最优化、工班工效最大化”的生产管理思路,认真分析资源分布情况,强化生产系统和优质目标采场建设、严控贫化损失和设备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坑口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确保生产持续高效发展。

李兵通过严控成本费用,加强材料成本节支降耗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积极挖掘潜力,降耗200多万元。

李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对标整改,加强可视化管理,投入安全文化建设费用735万元,完成坑口区域内21个采空区41个封堵点14个禁采区的封堵,建成坑下安全标准化值班室16个。强化安全培训,加强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理念培训12场次。狠抓层级领导网格化管理,严格按照“四安全、五必须、一面谈”的要求,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安全三区”“安全红区”建设,实现双重预防机制“零伤害”架构体系在坑口顺利落地运行。

通过管理,塘子凹坑真正做到了稳产提质、降本增效。          

教育助力发展            

李兵坚持“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生产力”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在他的带领下,坑口树立“十年磨一剑”的长周期培训理念。2021年坑口2名优秀青年成长为分公司初级管理人员,4名青年人才担任正副股级,16名专业人才聘为分公司协议工,8名优秀职工在“岗位练兵”甲乙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了“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培养理念。

在李兵坑长的带领下,全坑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戮力同心,2019年、2020年、2021年锡铜原矿金属分别达到10012吨、10551吨、10825吨,持续三年完成锡铜金属突破万吨,为老厂分公司实现持续盈利目标发挥了主力坑口作用。

李兵总说:“我和同事们的工作能够得到组织和职工群众的认可才使我逐步和云锡结缘,离不开云锡。”

工作近30年以来,李兵和他的工友在地层深处摸爬滚打、向百丈井下奋力挺进,忠于职守、不畏风险,精益求精、攻坚克难... ...他们擦亮了新时代奋斗者担当奉献的底色。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还将继续协同并进,千方百计增加矿石储量,科学负责地把做好三级矿量平衡放在重中之重,抓好采场建设,加快地质找矿研究,为分公司,为云锡创造更大效益。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熊昱雯 文

杨雷 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