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锡工匠】杨勇:从“普通矿工”到“掘进专家”

1978年,杨勇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个边远的山区,父辈们能吃苦的毅力和能忍耐的性格,深深地感染着他,也激励着他。

采掘磨砺二十载

2002年3月,杨勇从昭通镇雄老家来到竹叶山坑采掘一线。由于学历低,也没有一技之长,初到矿山的杨勇只能从一个普通矿工做起。来老厂矿山上班的第一天,杨勇就跟着师傅下到了距地表680多米的百丈井下,正是在那个时候,杨勇才真正意识到,这个见不到阳光的矿洞,将成为自己今后工作的地方。

环境之艰苦,让性格坚毅的他都想要退缩。杨勇说,“矿山井下工作真的很苦,而且初次下井的我感到极度的不适应,曾经想过要放弃,但看见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们还依然每天高高兴兴地下井去,所以我坚持了下来。”

井下工作非常辛苦,但是杨勇并没有当“逃兵”,不服输的他拿出了不放弃的劲头,白天下井向师傅们请教,晚上继续挑灯夜战,以执着的精神开始钻研凿岩打眼、装药爆破、除碴钉道,半年时间不到,杨勇很快就掌握了井下掘进十八般武艺,并在此后成为队组里的操作能手。

由于工作出色,参加工作两年后,杨勇就破格由农民工转为全民正式职工,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他工作勤奋努力,另一方面就是他勤学好问技术好。

勤能补拙成为钻井能手

转成正式职工后,杨勇依然坚持不断地学习,为提高打眼及爆破效率,杨勇又从技术人员那里借来厚厚的专业书籍,开始琢磨起地质结构、隧道掘进、矿山机械知识。一些同事看到后说:“老师傅怎么教,我们怎么做就行了,书本的东西太深奥,没必要看。”杨勇笑笑说:“师傅们的手艺都用了几十年了,现在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该在他们的基础上多做改进。”通过勤学苦练,杨勇掌握了更多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

2005年,正是老厂分公司新矿区开拓的时期,新进入的矿体岩石地质情况复杂,给掘进打眼作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为提高打眼及爆破效率,他四处请教工区技术人员,为尽快学会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他从技术人员那里借来了相关书籍,认真学习地质结构,隧道掘进,矿山机械方面的知识,学习凿岩机、翻碴机的工作原理,从中寻找隧道掘进的好方法,以及井下机械设备操作要领和技巧。正是凭着这股勤奋好学的精神,在老厂分公司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引进了大批的耙碴机,以及国外进口的铲运机、凿岩台车等高效设备的时候,杨勇能够快速上手,让这些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逐步掌握了许多操作设备、保养设备的技术,成功带领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1年7月,竹叶山坑引进的调拨竹坑使用的首台凿岩台车厂家派人到场安装调试。杨勇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毅然放弃公休带妻儿回家探望老人的机会,每天跟随安装调试人员到现场看人家怎样摆弄台车,缠着技术员问这问那。看他整天忙前忙后,帮这帮那,勤学好问的样子,技术员向他详细讲解了凿岩台车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操作要领和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及日常维护保养。当台车安装调试正常后,还让他上机进行试用操作。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攻坚克难,杨勇也从众多技术能手中脱颖而出,先后荣获“有色金属行业第四届技术能手”“云南省锡矿开掘工技术状元”“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首席技师”“云南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并被授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弘扬劳模精神,营造敬业风气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老厂分公司长期以来持续坚持的一项制度。

2017年5月,杨勇在竹叶山坑召开的“五·一”劳模座谈会上积极呼吁加强高效设备的操作技能、维护保养技术培训,全力提高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杨勇当大组长10余年来,始终如一地坚守确保安全,完成生产任务的底线,率领全组20余名职工,钻研掘进作业技术业务,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扬到掘进作业之中,靠吃苦打硬战和锐意进取的勇气,连年超额完成掘进采矿生产任务。

为了让更多的一线员工熟练地掌握高效设备的操作技术和维修保养技能,杨勇主动请缨承担起工区师带徒的责任,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招绝活手把手地教给大家,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学习方法、心得体会传授给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进步的快乐。为让所带徒弟尽快学会和掌握高效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他常常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接受能力和素质情况,量身定制传、帮、带计划,因材施教,一对一循序渐进传授技术技能。多年来,杨勇分别与14名徒弟签订了师带徒协议,带出近20名徒弟。所带出的徒弟如今大多都是所在队组的生产骨干,技术能手。

2020年,以杨勇名字命名的“杨勇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他表示,未来将以此为平台,为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一代井下掘进工人而努力。

从一名普通的井下采掘工,到掘进行当的操作能手,再到“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直至如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行业专家……回眸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云锡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竹叶山坑三工区掘进一组大组长杨勇坦言,正是20年如一日地坚守和坚持,让曾经平凡的人生因创造劳动价值而熠熠生辉。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熊昱雯 文

杨雷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