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个碧石米轨铁路石屏站至建水团山站线路得到修复,“石屏米轨小火车·状元号”的开通,连同“建水古城小火车”等载客米轨线路系统,将建水、石屏两地再次紧密串联,沿着小火车的轨迹,我们一起捕捉乡愁的场景。
石屏火车博物馆
位于石屏古城北面的火车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小火车的前世今生。
火车博物馆,有三个展厅,走进这680平米的空间,就像是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第一个展厅通过图文展板和玻璃展柜向游客展示了过去工人们沿线施工的照片、火车票、铁路实物配件等。第二个展厅叫做“寸轨人力道车体验厅”,实物展示了寸轨路基的结构尺寸,外侧是一个候车站,陈列了各式各样的雕塑。第三个展厅是正大厅,里面陈列了一比一缩小制作的石屏县第一辆火车模型、火车站沙盘模型以及各式的火车模型、个碧石铁路路线图等。
小火车载着的是一幕幕“乡愁”景象
选择湖景软座或者硬座,订一张“状元号”火车票,出发。这一趟火车始发时间8:30,沿途可以观赏风景、打卡拍照。11:20到达建水团山站。
状元号小火车,原木内饰的窗框搭配皮质的座椅,还有一侧的吧台,可以直面窗外风景。像是坐上了时光隧道,小火车哐当哐当地声响,牵扯着人们的思绪,摇摇晃晃地将过往岁月展现面前,适合发呆,适合放空,电影里的场景,或许正是一幕又一幕“乡愁”的影子。
坝心镇龙井站
站台旁的法式建筑是一间咖啡屋,咖啡的香混合着草木清新味道,几只飞鸟掠过,这初冬的乡野晨景,留给你难忘的印象。
一旁的龙井桥可以远眺异龙湖景,在山水之间,拥抱天地,把心扉打开,与山水相融,远离城市喧闹,在这一方静谧之所,不知觉中亦感受到一丝乡愁的气息。
坝心火车站
坝心站的风景,是田园、古村落和茶苑、客栈的集合,是歌里的诗和远方,坝心的名字似乎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坝心火车站位于桥头村,这里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是坝心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重新修建的车站保持了原貌,也植入了新的业态,购物店、餐饮店、酒吧等设施不断完善,这里的砂锅鱼、凉米线、烧豆腐……是可以细细品味的浓浓乡愁。
建水团山站
团山村,整个村落完整保存了19世纪滇南乡村风貌特色,粉墙黛瓦、檐角飞翘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
踏上团山的青石板路,流连老屋古巷之间,人似在古画里旅行。那些院落内精美绝伦诗词书画,鎏金描彩的木雕及工艺奇巧的石雕、砖雕,琳琅满目,这里的每一样事物,都传递着内敛和儒雅的气息,是我们乡愁情怀的栖息之所。
建水临安站
“状元号”小火车的终点临安站,位于建水东站旧址,在原有风貌基础上,这里被打造为铁路主题公园,木质的建筑,老照片做的背景墙,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同时,与“状元号”对向开的“建水古城小火车”,有着“古城黄”的外观,经双龙桥、乡会桥,到达团山古村。黄色的火车头,有着木质的内饰,白色的纱帘在充满韵味的车窗里摇曳,将路边的花香带进车厢里。
双龙桥站
双龙桥又名“十七孔桥”,造型奇巧,远眺双龙桥,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倒映水中,如长虹卧波。
桥中是三层坊式的阁楼,桥南端为一重檐攒尖小阁,檐角高翘,玲珑秀丽,两处阁楼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乡会桥站
乡会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得名于科举乡试、会试。是建水古桥中唯一一座风雨廊桥,也是乡会桥起义纪念地,桥上楼阁覆盖,两层的设计,下层为人马通道,上层建有三屋,中间是文星阁,檐牙交错,蔚为壮观。
风雨廊桥处,这数百年间人来人往的景象,早已深深刻画进廊桥上每一场烟雨里。
“状元红”和“古城黄”把两县拴在一起
石屏古城,素有“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这里保留着较为完善的古建筑,全国唯一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的故居就在这里。建水古城,又叫临安古城,建城1200多年,古城内古建筑林立,横跨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各具特色的古寺、古庙、古井、古塔、古楼星罗棋布,堪称一座大型、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红河州建水、石屏两县地域相邻而文化同源,“状元红”和“古城黄”两趟对向行驶的米轨小火车,也把两县牢牢拴在一起,两县“一湖两城、古城新韵”“一个景区”的理念打造出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带动了两县乃至红河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文
娄建伟、刘晖、孔祥敏、郑乃鹤、田维星、江蕊先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