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弥勒经验”入选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其中,由弥勒市推荐的乡村文化建设案例《共建公共文化设施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入选,一起来看看“弥勒经验”!

可邑小镇旅游服务中心位于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可邑村内,可邑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国土面积9.67平方公里,全村268户765人。这里以彝族支系阿细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98.68%,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寨。这里有着370多年的历史,是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故乡及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

在历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可邑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生态文化优势打造可邑小镇。自2019年景区开展文旅公共服务融合试点建设以来,可邑小镇一直遵循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自然肌理和文明形态的发展规律,以传统民族村落提升改造为起点,凸显彝族阿细文化风情,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并于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评定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融合试点单位。

主要做法及成效

小镇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重点,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出有特色、有亮点的可邑小镇旅游服务中心,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打造巩固文艺精品、文化品牌,实现全村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和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的新局面。

以标准化设施拓展乡村文旅新空间,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保护传承本土特色文化、提供文旅公共服务的第一阵地,严格按照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要求,建设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可邑小镇旅游服务中心,推动软硬件设施标准化,服务项目日益健全,服务效能逐渐凸显。在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凭借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旅游服务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以嵌入化服务激活乡村文旅引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

依托国家AAAA级景区可邑小镇,开展嵌入化旅游服务。在景区入口处设置综合性文化旅游服务中心,通过推广图书专柜,将地方文献资源、介绍本地特色文旅资源的图书和景区景点宣传册、特色客栈饭店宣传册等一批文旅推介材料归置其中,极大方便游客了解当地的传统历史和特色文旅资源,成为能够同时服务多人的“超级导游”,实现“主客共享”的文旅公共服务。同时对所在蚂蚁村委会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通过设置旅游咨询台、旅游宣传产品,增添景点导览、旅游商品等服务项目,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文旅共建”。

以特色化品牌带动乡村文旅新突破,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新动能

立足民族文化谋发展,结合可邑小镇、蚂蚁哨文化农庄特点,完善群众参与模式,走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之路,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振兴乡村经济。探索实施“景区景点+公司+村组+农户+游客”的旅游发展模式,采取“原生态、原住民、原文化、原场景”的“活态”保护方式,守护好民俗文化。把资源优势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就地解决蚂蚁村委会导游、演员、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500余人,年劳务服务性工资收入达1000余万元,有效带动100余户村民发展农家乐、传统民族服饰、民族刺绣、三弦制作等旅游延伸产业,实现户均增收5万元,辐射带动所在蚂蚁村委会72户22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把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融入旅游产业,形成一条“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路子,助推乡村振兴。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

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