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一曲味醇真,汇入玉溪醉滇人。闻名全国的玉溪花灯,虽然只是云南花灯的一个分支,但是,它却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的意义上引领着云南花灯艺术的发展潮流。
(花灯戏《情与爱》)
溯其根源,这不仅因为玉溪是云南花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花灯艺术根基雄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例如人民音乐家聂耳在其创作的革命乐曲中,就吸收和使用了玉溪花灯音乐的元素;还因为花灯艺术从祈神求福、歌舞说唱、曲艺表演的形态,以及花部乱弹与秧歌稻舞的混杂演出形态,发展到唱、念、做、舞完整演绎故事的戏剧形态,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玉溪“新灯”的出现。玉溪“新灯”突破了传统“老灯”以表现农事活动、祭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框架,结合时代精神,引入革命内容,编创出故事曲折的《双接妹》,反映现实的《出门走厂》,表现抗日战争的《张小二从军》等剧目,拓宽了花灯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把花灯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以王旦东为代表的“新灯”艺人的历史业绩。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玉溪花灯秉承“新灯”优良传统,融汇玉溪地域文化,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放歌,走上了一条遵循社会主义文艺路线,符合戏剧艺术自身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两度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小戏小品奖”的剧目《情与爱》《金银花·竹篱笆》《卓梅与阿罗》《冤家亲家》等为标志,以荣获“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的杨丽琼,荣获“文华音乐奖”的李鸿源,优秀编导马良华、严跃龙、罗蓉、陈明玉,优秀演员何瑞芬、徐宝龙和优秀出品人朱丽云等为代表,玉溪市花灯剧院出人出戏出效益,影响深远。1999年,玉溪市花灯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名副其实地成为云南地方文化的一张名片,代表着云南花灯的上乘水平。而“新灯”也成为玉溪花灯的代名词。
(花灯戏《金银花·竹篱笆》)
(《冤家亲家》)
今年是玉溪市花灯剧院建院七十周年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
玉溪市花灯剧院与时代同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周年
放眼全国
十年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立足玉溪
本文着重书写
沐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的
玉溪市花灯剧院的这十年
(花灯歌舞《花开梅香》)
建党精神亮“新灯”
(花灯戏《山茶花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学习建党精神,讴歌建党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任务。2016年,玉溪市花灯剧院创作了表现云南革命斗争史上创建第一个党组织的红色题材花灯剧《山茶花红》。该剧的女主人公吴澄是云南革命史上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1926年11月7日,在云南地下党的秘密会议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的支部书记,这标志着云南革命从此有了党的领导,进而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1930年12月31日,她和革命伴侣李国柱,还有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王德三和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经辰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昆明。该剧表现的就是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用艺术的形式诠释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形象生动、剧情感人,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的资助项目,也是2016年、2017年、2019年三个年度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的资助项目。2017年,该剧搬上舞台就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至今演出60余场,在第十四届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中被评为“优秀剧目奖”,又被评为第九届“云南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这是近年来云南省红色题材创作的成功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经过排演,演职员们也受到了建党精神的洗礼。此外,玉溪市花灯剧院还创作花灯小戏《生命泉》,表现玉溪市华宁县青龙镇糯租村委会绿塘子村民小组组长、共产党员陶应全带领村民引水抗旱不幸遇难,被中组部追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动人故事。深入挖掘身边的题材,热情礼赞身边的英模,让花灯更好地发挥了价值引领的作用。
目前,玉溪市花灯剧院正在致力创作玉溪本地的红色题材剧本《南疆丹娘》,这是2021年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的资助项目。“南疆丹娘”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与反动政权作斗争而英勇牺牲于易门的年仅21岁的革命先烈孙兰英。“做丹娘一样有信仰的人”是孙兰英的人生誓言,她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践行了她的理想和信仰。“孙兰英的革命业绩,是玉溪闪亮的精神坐标,是伟大的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玉溪花灯举精神旗帜,扬红色文化,让‘新灯’注入了活力。”玉溪市花灯剧院院长矣露如是说。
出彩青春耀“新灯”
人才是事业的支撑,青年是事业的未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十年,是玉溪市花灯剧院续写“新灯”,着力培养青年才俊,做好艺术人才梯队建设的十年。
(花灯剧《花腰飞虹》)
剧目是社会生活的提炼与反映。从生活出发,玉溪市花灯剧院倾力创作出了一台表现青春奋斗、人生出彩的励志剧目《花腰飞虹》。该剧立足本土、着眼当下、关注现实、聚焦农业,表现年轻一代艰苦创业的故事。该剧很好地做到了将年轻人的心路历程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并将花腰傣的民族特色与花灯艺术特色有机交融,是一曲激励青年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奉献者、出彩者的青春之歌。该剧搬上舞台后颇获好评,在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优秀剧目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花腰飞虹》和《山茶花红》一样,其演出阵容都是由青年演员担纲,这表明玉溪市花灯剧院的年轻一代在业务上逐步成熟,挑起了剧院的大梁。
(《花腰飞虹》主演合照)
台上演绎的青年励志故事,深刻影响和激励着观众,台下的演职员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奋进,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十年来,玉溪市花灯剧院在省级和省级以上各类重要的30余次艺术赛事中,共夺得大小奖项50余个,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了多彩的人生励志歌。以个人为例,除玉溪花灯也是云南花灯的领军人物杨丽琼和事业有成的沈建南、严林、马翔龙、高庆敏、沐荣贵、赵兴全等外,相继涌现出了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表演奖”的沐青、李彪、许伟、徐锐,荣获“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和“云南戏剧山茶花奖”的李沅遥,荣获“云南戏剧山茶花奖”和云南省花灯滇剧周“表演奖”的夏毅媛,荣获“云南戏剧山茶花奖”、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和“云南优秀青年演员”称号的矣露,荣获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表演一等奖”和云南省花灯滇剧周“表演奖”的刘丁玮,荣获第三、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舞蹈设计奖”和云南省花灯滇剧周“导演奖”“编导奖”的胡镝,荣获云南省花灯滇剧周“演唱比赛一等奖”的刘缙诺,以及李忠福、高娜、尤乙杰、刀宇、赵孟、邓绪江、金俊栋、杨洋、吴学臻等一大批编、导、演、音乐、舞美艺术骨干,实现玉溪市花灯剧院老中青三代队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攀登新的艺术高峰奠定了坚实基础。应该说,这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把“新灯”装点得更加光彩迷人。
为民服务引“新灯”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一切工作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就文艺工作而言,践行这个导向,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70年来,玉溪花灯人一以贯之,而这十年尤为用心用力。
先从创作谈起,创作导向正确与否,是文艺工作的核心问题。《山茶花红》《花腰飞虹》《南疆丹娘》表现的都是为人民大众谋幸福,坚持的都是先进思想的价值引领。小戏也是如此,如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奖戏剧类优秀奖”的花灯小戏《二胎记》,反映的就是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颂扬的就是人间的美德,表现出玉溪市花灯剧院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高度的思想自觉。
(《卓梅与阿罗》)
再以传承而论,玉溪花灯传承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对优秀剧目的代代传承,则是玉溪花灯艺术创新发展的根基。20世纪90年代,玉溪市花灯剧院创作的《卓梅与阿罗》影响深远、广获好评,成为玉溪市花灯剧院的保留剧目。为培养新人,赓续传统,2015年重排此剧,同年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优秀剧目奖”,主演沐青等一批演员同时获“优秀表演奖”。《莫愁女》是玉溪市花灯剧院几代人共同创作的优秀保留剧目,经花灯名家杨丽琼传承、演绎、创新后,已成为她的代表作。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杨丽琼戏剧名家工作室”正把此剧传授给新一代的“玉花人”。此外,玉溪市花灯剧保留的优秀花灯小戏《闹菜园》《小姨妹过河》,新创的优秀花灯小戏《蝶双飞》《冤家亲家》《特别嫁妆》等,也在传承中常演常新。
(花灯小戏《小姨妹过河》)
花灯艺术为人民服务,最重要、最直接、最易被人民群众接受的途径,就是带着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深入基层为其服务。十年间,玉溪市花灯剧院通过文化大篷车、文化小分队、文化轻骑兵等多种形式送戏下乡,为人民服务达1000场次,观众近100万余人次。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欢迎,并带动那里的群众开展花灯活动。多年来,玉溪城乡业余花灯活动如火如荼,花灯艺术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既有历史的积淀因素,更和玉溪市花灯剧院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不可分。
大江流日夜,往来成古今。碧水长流的玉溪,见证了玉溪花灯从种子落地到破土而出,也见证了“新灯”的横空出世和引领潮流,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玉溪花灯的繁荣发展和这十年的传承创造出新。“新灯”何以耀眼明?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主义为“新灯”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赋予了“新灯”活力,因而“新灯”才能在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进程中不断闪耀出时代的华彩。面向未来、开拓奋进,“新灯”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再一个十年、二十年……
玉溪市花灯剧院简介
玉溪市花灯剧院成立于1952年,其前身是玉溪市花灯剧团。2006年,玉溪花灯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玉溪市花灯剧团在2012年改名为玉溪花灯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展演中心,加挂玉溪市花灯剧院牌子。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艺术表演团体。70年来,经过几代花灯人不懈努力和推陈出新,玉溪市花灯剧院创作、整理、改编传统和现代剧目400余部,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曹禺戏剧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戏曲电视剧“飞天奖”、伊朗法加尔国际戏剧节金面具奖、日本特别贡献奖、韩国“木槿花”金奖等多项国际、国家级、省级大奖。玉溪市花灯剧院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近百场,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艺帮扶和戏曲进高校等传承工作。同时,积极推进艺术人才培养,现有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1名,云南戏剧“山茶花奖”演员5名,“云岭文化名家”“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各1名,2名“兴玉文化名家”,1名“玉溪市突出贡献专业人才”,为云南花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玉溪市花灯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玉溪市人民政府先后授予剧院“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2022年,被评为玉溪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王艳华 整理
来源:玉溪日报 乔嘉瑞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