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见云南 | 走进“世界滇红之乡”,探访滇红茶制作技艺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云南6个子项目参与此次申报。分别是: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茶俗(白族三道茶)。

凤庆滇红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申报并入选世界非遗名录,不仅实现了临沧世界非遗项目名录“零”的突破,更是彰显临沧多年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正创新、传承优秀技艺结出的丰硕成果。

滇红飘香 传承家国情怀

滇红茶诞生于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水深火热之际 。为开辟抗战后方茶区,开展实业救国,中茶公司委派冯绍裘先生等茶叶技术专家,到顺宁(今凤庆)用当地盛产的大叶种茶做原料,试验成功滇红茶,加大出口营销,为抗战筹集了大批物资和资金。滇红茶的诞生,有力支援了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被传颂为“抗战茶”“爱国茶”,充满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家国情怀。

凤庆滇红茶(原顺宁实验茶厂)负责人合影

滇红茶制作技艺植根于冯绍裘等老一辈茶业专家的精湛技艺和云南丰富的大叶种茶土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坚守“做茶积德”“选材精当”的信念,传承弘扬“制茶济世、制茶为民、制茶养生”的价值观。

(滇红茶创始人冯绍裘先生铜像)

从创制开始一直传承至今已达84年,有力带动了云南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云南地区乃至全国茶叶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新时代 续写滇红茶新篇章

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几代滇红人接续奋斗,创造了“滇红工夫”“经典58”“金芽”“高原红”“中国红”等一大批驰名中外的滇红茶产品,并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外宾,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凤庆县围绕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县”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参与”的方式,发起成立了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以破解发展困局,继续开创“滇红”新的辉煌篇章。

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境内晴天多、日照足、温差大,越冬条件优越。凤庆是全国十大产茶县之一,现有茶园51.59万亩,2022年毛茶产量4.27万吨,精制茶产量2.64万吨,全县共有37.8万人从事茶叶种植和生产加工,茶叶初制厂54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58户,年精深加工能力达3万吨以上。

(滇红茶系列产品展示)

滇红茶汤色红艳、香味醇美、滋味浓厚,以特有的香高味浓、形美色艳而驰名中外,与祁门红茶一道,成为质量好、竞争力强、售价高、创汇多而称誉全球红茶界。

滇红茶初制传统制作方法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初制茶叶再通过精制加工产生不同品质的滇红茶,优质滇红茶主要有外形条索紧结,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耐冲泡等特点,滇红茶精密制作技艺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条件。

(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之萎凋)

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蕴含着浓郁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是中国红茶制作重要技艺之一,也是茶叶科技专家和广大茶农智慧的结晶。

随着滇红茶在世界上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和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其传统制作技艺因“溯本求源”的需求而有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同时,随着凤庆本地“茶王故里、滇红凤庆”文化旅游品牌的塑造,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作为茶文化“亲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发掘和传承价值。

茶旅融合发展 非遗保护彰显成果

近年来,凤庆县在茶旅融合发展方面也是颇具成就,立足凤庆县安石村“中国滇红第一村”的独特文化品牌优势,以滇红茶产业为核心,突出滇红主题,以讲好滇红故事、唱好滇红茶歌、打好滇红品牌、做好乡村旅游。

(凤庆滇红茶汤色)

凤庆县将按照“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围绕“产业、道路、业态、文化、投资、组织”六大体系,将安石村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国内仅有、世界关注的“宜居宜业宜游”特色小镇。

安石小镇总体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核心区1.2平方公里,规划项目计划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同时,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于2021年10月21日成立,并发布了《凤庆红茶团体标准》等八项标准,从基地、加工到商品形态为滇红茶品质夯实了技术标准。

(滇红茶精制加工车间)

其次,凤庆县申报并确定了“凤庆滇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力提高联盟企业的产品辨识度,提升了联盟企业的品牌价值,增强客商对凤庆滇红的认可。

凤庆县还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凤庆滇红茶”品牌影响力,让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凤庆滇红茶,凤庆滇红茶的美誉度得到空前提升。

同时,凤庆县还打造滇红茶制作大师团队,形成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成员有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名、国家级制茶大师5名、市级非遗传承人5名、县级非遗传承人48名、制茶大师88名,茶产业人才团队支撑更加坚实,为凤庆滇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4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30人。

滇红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表示,滇红茶制作技艺是中国茶制作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申遗成功让自己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并将发挥传承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业界同仁和相关行业人士把滇红茶制作技艺保护和传承下去。

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蕴含着浓郁而深刻的文化艺术底蕴,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蜚声国内外的技艺,有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此次申遗成功,是推动临沧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历史性节点,是向世界传播临沧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再次体现出茶叶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不可忽视的贡献。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鲁译鸿 文

凤庆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