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五街镇:彝寨依堵拉的“绿美”情结

“一草一木一春秋,一字一石一故事。”在楚雄州南华县五街镇依堵拉村景观石碑后,刻着这两句颇有韵味的话,而这两句话,也是五街镇彝寨依堵拉“绿美”情结的最好诠释。

2022年4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依堵拉村的村民们相互邀约,年轻漂亮的女孩们穿着精致的彝族服饰,扶着老人,一起前往新建的村牌前合照。红色的“依堵拉”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周德昌在旁边看着这个美好的画面,由衷地感到这一年来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说起这项村景改造“大工程”,村民们都会提起“周德昌”这个名字,他是组织大家共同改造村庄的“领头羊”。

依堵拉村隶属南华县五街镇五街村委会,村民全部为彝族人。这里有灿烂的彝族文化,有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还有勤劳淳朴的彝族人民。“我们要保留老一辈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新的财富,努力把我们的家乡打造成底蕴浓厚的文明活力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周德昌说。

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大家庭,小到十块,大到几百几千,村民们凑出来两万多块钱,改造工程有了从零开始的底气。

搬石头、拌水泥、砌挡墙、铺石头路、栽花种树……村里强壮有力的男人们都参与进来,大家挽起袖子,有说有笑地就这么干了一年。“正赶上政府大力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镇政府和村委会运送了好多花草来给我们,大家一起把小树苗种下去,孕育了新的希望。我们年轻一代也更加充满干劲,就想力所能及把咱们村庄建设得更好。”彝族小伙罗绍涛说。

依堵拉位于龙川江上游发源地,旧时是英武乡交通道路之咽喉(当时天申堂、弥兴、大河口与五街、三街、一街联系的必经之路),因由于交通便利,强盗、残匪出没频繁。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堵拉村响应各级政府的安排,组建本村武装民兵,并让共产党员周开伸、周开寿带领本村武装民兵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强盗、残匪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逼出村子。从此依堵拉平安和谐,再无强盗袭扰,为全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历了这段历史的村民周正清今年已经78岁了,周德昌将这个故事刻成石碑,立在村口,意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私奉献的精神,励志青年不忘艰辛历史,激励全村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沿着老一辈的艰苦朴素精神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格桑花迎风舞动,周德昌指着近处的小山包说:“我还打算在这里种点杨梅,到杨梅成熟的时候全村人一起来摘来玩。好山好水好乡亲,到时这里就是其乐融融的景象了,也希望我们改造的这些村景,能成为村民们心中的乡愁记忆,留住我们的故事。”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李娅洁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