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姆登:保护与传承,让非遗文化绽放光彩

“哦得得,哦得得!米勒玛沃哦得得,哦得得,哦得得,甲来玛沃哦得得,哦得得” ……老姆登村不时传来美妙的歌声,上演着非遗传承人与游客围着火塘载歌载舞的欢快画面。近年来,老姆登村抓住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契机,激活了非遗文化“发展力”,让非遗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美丽绽放。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 拓展非遗生存空间

枕碧罗雪山而居、傍怒江而眠的老姆登村是一个怒族特色村寨,不仅风景优美,非遗文化也富集。有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比亚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哦得得”“口弦乐”等。老姆登村党总支书记李四新介绍道:“老姆登村拥有多彩的非遗文化,是我们的‘活珍宝’,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我们村的非遗文化既‘活’又‘火’起来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生命体一般,需要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地域环境是孕育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温床。老姆登注重地域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是保护自然环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与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建立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让“林长制”促“林长治”,“河长制”促“河长治”。同时,老姆登村全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拆棚、清乱、治污、控房、植树逐项抓实抓细,为村子“祛痘祛斑、美容美颜”;另一方是保护生活环境,老姆登村建立了民族文化核心保护区,投资5640万元提升改造怒族民居,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需的生存空间和原生环境。

不仅如此,村子里还搭建起了表演空间,保证常态化演出。投资10万元建成一个州级怒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小慧传习馆;在150小院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比亚’舞传习点”“怒苏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不断通过修缮或新建展演空间等措施来保证非遗文化的常态化开展。

打造非遗人才集聚“强磁场”  搅活传承的一池春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直接作用于人,需依靠人进行活态传承。老姆登三措并举,打造非遗人才集聚“强磁场”,让非遗芳香馥郁、历久弥新。一是火塘边培训,推进传承。选派一名精通非遗文化的驻村队员常住村内,开展免费的非遗培训。至今已培训192期,共培训6800余人次,将非遗文化送到家家户户。二是举办“非遗展演+篝火”晚会,巩固非遗技艺。每晚的150小院都热闹非凡,省级非遗传承人郁伍林带着他的团队展示怒族非遗,表演完后与游客一起围着火塘载歌载舞,在不断的展演中巩固非遗技艺。三是搭建切磋平台,增进非遗人才交流。结合老姆登“网红村”及“旅游名村”优势,举办“峡谷文化周”、“山海情 感党恩”森林音乐会、“皇冠山下 颂歌飞扬”村晚等活动,全方位展示非遗文化,提高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同时深层次促进非遗传承人们互相学习交流。

构建“互联网+”推广路径 辐射共享非遗资源

新媒体语境下,老姆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顺势而为,进行“活态”调整,搭上“互联网+”快车,形成以互联网为媒介技术手段、新媒体为载体的保护传承新局面,有效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界限的“束缚桎梏”,打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通的瓶颈和梗塞。

一是“短视频”视听化传播,拓宽受众圈层。利用摄影摄像技术,客观真实地捕捉非遗镜头,制成视听交织的短视频,发布至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的“非遗”相关话题下。同时,也会投放至学习强国、新华社、七彩云端、州县融媒体等主流媒体平台,发挥主流媒体传播的影响力,与新媒体小切口、多角度的传播优势互补,让更多人在短视频里“云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

二是网上直播,打造“线上展示”空间。老姆登小慧传习馆开设了专门的抖音号,定期在抖音平台上直播,并在直播间与观众互动,精准的定位、及时性的互动,不仅拉近与用户间距离,也使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非遗更具“新鲜活力”。该抖音号开通1年多来,共计直播50多场,吸粉1.2万,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怒族非遗之美。

三是微信公众号图景化传播,点对点精准传播。省级非遗传承人郁伍林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美文美图,通过相同兴趣爱好的牵引,增加与粉丝的认同感,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探索“非遗+”发展模式 打造非遗经济

市场化、产业化是对非遗进行活态传承尤为重要的方式之一,有助于非遗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怒族非遗文化源于怒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与吃住行息息相关。基于非遗与旅游的内在融合关系,老姆登村将两者牵手,以“非遗”带旅,以旅促“传承”。一方面,完善产业布局。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的核心旅游区,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牢文旅融合发展基石。另一方面,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业态的结合,让文化“活”起来,让旅游“热”起来。

“非遗+民宿”,为非遗找寻落脚点,为民宿插上腾飞翅膀。目前,老姆登村已打造出非遗民宿样板—“150客栈”,在这里可以沉浸式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可品尝怒族传美食肉拌饭、手抓饭、漆油鸡。

“非遗+研学”,将非遗与研学体验结合起来,以社会化认知推动社会化传承,让非遗的传承有了强大的生机。2022年,老姆登村推出了省级非遗传承人郁伍林、小慧传习馆张晓慧夫妇、退休老干部曲路4位研学导师,寒暑假吸引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学生到村里深度了解本地文化。

“非遗+休闲”,打造非遗小院,每晚举办非遗展演+篝火晚会,让游客参与到非遗的演唱中来,亲身感知非遗的魅力。同时也带动了8位非遗表演的村民增收,人均每月增收3000元。

“非遗+活动”,以非遗文化为核心,以重大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营销力。2022年推出了峡谷文化周、“歌声飞出心窝窝 幸福不忘共产党”文艺系列表演等重大活动,媒体曝光度破亿,让深藏峡谷的非遗文化得到广泛宣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通讯员 皇甫苗华 文

图 邓斌 皇甫苗华

责编 杨奥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