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机斗是云锡股份老厂分公司的一名井下采掘工,参加工作24年来,李机斗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在工作中迎难而上,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他就像一颗冰山下的火种,表面清冷孤傲,内心却热血沸腾。也就是这种吃苦耐劳、勇于挑战的精神,让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技术尖兵、劳动模范。
吃苦耐劳,业务水平突出
1996年6月,李机斗从红河农村老家来到竹叶山坑工作。出生农村的他深知工作来之不易,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一名劳务工到全民合同工角色的转变。2008年7月,积极上进的李机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坑口的工人先锋。通过多年的努力和钻研,他先后取得了掘进工、扒渣机、铲运机、运矿卡车等高效设备的操作上岗证,掘进工作面的活他样样精通,成了地下采矿的多面手,同事们都崇拜地称他一声“大师”。
这声“大师”的称呼背后,是24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伴随着老厂分公司的发展壮大而成长,回想一路走来,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工人,跟随着老师傅们一点一点地学起,遇到难题就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和老师傅们请教、探讨,长此以往,李机斗从一名“掘进小白”逐步成长为工区的技术能手和生产骨干。
一路走来,李机斗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巷道掘进、打眼是最苦最累的活,随着凿岩机的震动,整个身体都在抖动,加上刺耳的噪音,对人的精力和体力消耗非常大。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李机斗一干就是20多年。“我不止一次想要放弃,关键时候是矿山的师傅点醒了我,他告诉我,吃苦能锤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哪个劳模工匠不是苦出来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机斗告诉记者,老师傅的话成了他钻研掘进技术和坚持的动力来源。只要他上班,迎头的重活、累活总是抢着干。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务,无论多晚,他都会加班加点干,从不延误。
坚持学以致用,提升工作效率
作为一名技术能手,李机斗深知,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还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向实践学、向他人学习,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明确目标的李机斗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战经验,还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每次都能掌控好打眼的风压水压。“只要是李机斗操作凿岩机,掘进的巷道规格质量都非常标准,他打眼,一个班我们能节省一个小时。”跟他合作过的工友介绍,李机斗打眼的速度不仅快,矿石破碎程度也较高,提高了采出比,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李机斗所在的掘进队每个月都能按要求完成坑口和工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坑口和工区曾因他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考虑将他调至体力消耗和压力相对较小的岗位,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尤其是在攻坚克难的工作任务来临时,他总是身先士卒。2019年5月,三工区生产区域13-4-7#矿体厚度薄,矿层倾角大、围岩破碎、隔废工作难度大、加之淋水大,施工条件异常艰苦,极大地考验工人的操作技能和体力。整个施工期,作为老工人的他,始终盯在迎头,冲在最前,喷完浆抱起凿岩机就开始打眼,倒完渣子还要去操作扒渣机一车一车地扒矿,一个班下来,橘红色的工作服和安全帽都被染成了灰黑色,带的班中餐,往往是收工了才能吃上。凭借这样吃苦耐劳、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他更是多次带领队组成员完成了1560中段排水、中央竖井、盲竖井延伸等一项项重点工程,为坑口生产持续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尽其所能,发挥模范作用
哪里活最累、哪里活最脏,哪里就有李机斗的身影。作为劳动模范的李机斗,在工作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为重点,以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模范的标准。不仅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在工作中善于总结、敢于创新。不怕苦、不怕累,身体力行地把自己的技术技能和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同事,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全坑干部职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党员”的光荣称号在他身上闪耀发光。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机斗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他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不知疲倦的吃苦精神,赢得了全坑干部职工的认可,是竹叶山坑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的标杆。迄今为止,李机斗先后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控股公司“掘进工甲级赛”第三名,三次荣获老厂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娇蓉 文
杨雷 图
责编 李娇蓉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