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出版精品!云南3个项目入选,红河州就有2个

近日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

并公布了2022年度

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

精品出版项目入选名单

共有61个项目入选

其中

云南有3个项目入选

两个项目涉及红河州

均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申报

分别为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云上梯田长出的音乐——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遗存集》

通知指出,本次入选的项目积极提炼中华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的音乐精华,深入挖掘民族音乐里的红色基因,系统梳理散存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珍贵资源,展示民族音乐历史宝库,展现民族音乐时代价值,具有较好的传承价值、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国家新闻出版署要求,入选项目出版单位要认真组织编辑出版、印制发行或开发上线等工作,对接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服务平台做好推介推广,项目出版(再版)时应在封面显著位置标注“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2年度)入选项目”。

此外,各地要继续加强组织保障,引导出版单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对中华民族音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民族音乐精品。

跟着小编一起了解

涉及红河州的两个入选项目

↓↓

《云上梯田长出的音乐——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发源地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云上梯田长出的音乐——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展示了红河县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哈尼人民歌颂劳动、赞美爱情和大自然的美妙歌声。

普春村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一般分为有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帮腔二种,伴奏乐器均由民间歌手自己制作。演唱内容以原生态的《栽秧山歌》为主体,其他的《欧楼兰楼》、《情歌》等为附体,与哈尼族其它民歌相比较,普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栽秧山歌》的独特调式和多声部演唱法,在民歌界引起强烈反响。

哈尼人把对自然山水、生产技能、文明礼仪等一整套完整的民间农业生产生活知识体系浓缩到通俗易懂的歌谣里,梯田、山林、村寨等多样化空间,都是哈尼人即兴表演的舞台。每当栽秧季节到来,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此起彼伏,震撼山间,动人心魄。

《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遗存集》

《红河南岸哈尼族彝族乐作舞遗存集》讲述广泛流传于红河州红河流域南岸的原生乐作舞。特别是红河县垤施村、洛孟村哈尼族、彝族共有的乐作舞,被誉为“乐作舞的皇冠”。

(图源: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乐作舞历史源远流长,集歌、舞、乐为一体。跳乐作舞,彝族民间称为“载比”;哈尼族民间称为“哈塞塞”,又名“龙纵撮”。2008年6月,乐作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红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哈尼族、彝族乐作舞)文化艺术之乡”。

(图源: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乐作舞由十套舞步和二套音乐旋律组成,跳乐作舞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限制 。舞前以“勒国赫”悠扬动听的音乐和人声为引子,相约人们来共舞,在“舍赫”和谐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乐作舞是哈尼族、彝族群众娱乐、喜庆、丧葬祭祀及各种大小节庆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可登录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查看

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

精品出版项目完整名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整理

来源 云南发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