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火起一股风

兔年春节,一股突如其来的风在人们始料未及之下席卷全国……

伴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轰轰烈烈在全国热播,“去有风的地方”这句话铺天盖地风驰全网,七彩云南迎来“影视文艺盘活壮大文化旅游资源经济”的高峰。

(剧照)

其标志是两个全国第一的“因果”数据——

截至2月1日,该剧阅读量195亿、播放量103亿,开播当日收视率高达2.904%,播出至今收视持续突破百分之二,雄踞全国卫视剧榜首,独占一档,堪称2023年1月中国播出成绩最好的国产卫视剧。

有因必有果,其“果”就是:文化和旅游部1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云南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收入同比增长249.4%达384.35亿元,旅游人次占全国的14.66%,为全国第一;这其中,部分游客是被《去有风的地方》吸引而来。

(收官海报)

借着“风”的热度,记者专访了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的负责人和该剧的出品方华策影视集团的相关人员。

背景:主动招引影视创作生产

2021年7月,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获悉,华策(厦门)影视有限公司正在组织运作在后疫情大背景下以疗愈人们心灵为主题的电视剧项目——《去有风的地方》。

在省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中心负责人主动对接该项目团队,在多次沟通的基础上,于同年7月16日在省委宣传部进行专题会议会商,向团队隆重推荐了云南作为该剧的外景拍摄地,特别突出地介绍了选择在云南拍摄的优点:一是以云南得天独厚的天然摄影棚优势及独有的影视文化资源资源,可以满足电视剧在云南拍摄的各种外景需求;二是承诺剧组凡到所拍地,当地的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将会积极支持,全力以赴、尽最大力量配合剧组完成拍摄;三是省级层面会按照相关规定和政策,在该剧播出后根据播出的平台、反响和效应、效益进行评估、论证、立项和会议研究,争取财政支持,适当给予“后端奖补”。

(剧照)

正是用真心、用热情、用真诚感动了项目方,最终促成该剧于2022年3月11日落地云南大理开机拍摄。

在拍摄过程中,省委宣传部在专人负责的同时,专门借调大理州委宣传部的一名同志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具体跟随剧组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更好地推进该剧的拍摄,中心多次协调大理州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要求大理市、剑川县、云龙县、巍山县等拍摄地的宣传部高度重视,并安排专人负责该剧拍摄期间的协调服务工作。据统计,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先后3次召开会议和视频会议,6次发函发文,数百次电话、微信,3次出差大理实地协调指导,最终通过省州、县(市)、乡镇宣传和文旅部门相关同志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专业群众演员难寻等种种困难,该剧于2022年8月份顺利杀青,12月圆满制作完毕并报审国家广电总局通过。2022年10月至2023年初,中心负责人又多次配合剧组电话湖南卫视、芒果TV等,积极配合出品方做好该剧的播出营销工作。

(剧照)

效应:柔性故事带动品牌营销

作为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影视文艺的招引项目,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最大的效益、效应、效果,就是实现了云南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

———实现了“硬”主题“柔”创作。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人们的心灵如何疗愈”“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如何平衡生活与工作”“是选择大城市高薪工作还是回国创业”“如何传在新时代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等现实问题也更耐人寻味,也是一个十分“硬”的话题、大的课题。但是,通过剧组团队的深入采风,精心创作,实行了硬主题的“柔”表现。“红豆遥遥冰”的甜蜜爱情以及最美的云苗村风光打动众多观众,强势掀起了追剧热潮。凭借着对当代青年的真实描绘和田园治愈现代心灵的力量,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这部剧在特别的“后疫情时代”将镜头对准当代的年轻人,聚焦当代年轻人的心灵世界,在诗意的云南风光里,在世界的云南花园里,展现出青年群体的多元图鉴,在云岭大地火起“云南风”。

(剧照)

———实现了“刚”旅游“软”融入。随着电视剧对旅游景点和古村落、茶马古道的柔软融入,追着“风”的脚步,春节期间游客纷纷到云南旅游打卡,特别是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迪庆4个州市上榜成为最受欢迎的春节国内游目的地。春节期间,省外入滇游客达到2058.2万人次,占市场总量的45.59%,同比提高约22个百分点。大理古城、双廊文化旅游区、洱海生态廊道、三塔、鸡足山景区、沙溪古镇等成为大理州文旅市场的热点,重点监测的45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1.69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50.24万人次,是去年暑期高峰的2.23倍。1月1日至17日,大理全州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40.14万人次,大理在春节假期满房率TOP10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州共接待旅游者42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创历史新高。美团日前发布2023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天,全国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66%,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等地消费规模居全国前列,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成为全国满房率排行前3名城市,火爆的场景足以为云南旅游迎来“春天”的生动注脚。

(大理古城  邓斌  摄)

———实现了“小”产品 “大”营销。随着该剧的热播, “跟着许红豆吃大理鲜花饼”“今年春节一起来云南旅游”“总要去一趟有风的地方”等相关话题席卷各大社交平台,微博相关话题讨论量破千万,阅读量破百亿。“看了这出剧之后,想旅行的DNA又跳动了起来,尤其是镜头前的云南,真是太美了,并且在神仙姐姐的加持下,让这原本就很美的地方更加美了,剧中不但有美景,还有精巧的非遗物件,关键是还有诱人的特色美食”,这一感受说出了全国观众的心里话。随之,乳扇、过桥米线、诺邓火腿、脆皮鲜花饼等美食被抢购一空;扎染等一大批非遗小产品也随之成为热门商品。1月29日,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微点赞主角,公开表扬谢之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作为2023年开年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剧集,《去有风的地方》这部剧真真实实地带火了一座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点赞截图)

———实现了“大”宣传“巧”传播。开播以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大小屏多平台登顶,权威榜单强势领跑,荣获CSM全国网、64城全国省级卫视开年连续霸榜冠军,入选酷云、猫眼、云和、B站、QQ音乐等13个平台TOP1,成为首部全网热搜超4000+剧集,全网狂揽热搜4434个,微博收割热搜2814个,微博热搜登顶21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203亿+。其中,围炉煮茶观看人数创站内电视剧直播活动历史第一,2023抖音首个主话题播放量破百亿剧集,抖音热搜榜460个,TOP1话题72个,相关话题播放总量182亿余次,主话题播放量108亿次,全站百万爆款最高点赞226.5万余次。小红书讨论度断层式第一,豆瓣评分8.4分,微博评分8.6分,知乎评分8.5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学习强国、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农网、云南日报等百余家权威媒体纷纷高频点赞《去有风的地方》。

(收官海报)

经验:文艺可以盘活资源经济

据了解,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省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始终坚持“宣传也是生产力,也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始终积极主动做好“招引影视创作生产、壮大文旅资源经济”工作。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影响和促动下,才积极引进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创作生产,也才有自1月3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芒果TV双平台首播后其热度全国持续升温,口碑爆棚的效应。

———传播宣传舆论方面。在该剧播出前后,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宣传工作,于春节前连续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并多次与各方进行视频、电话会商,积极挖掘该剧中云南特色亮点,结合剧集进行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的宣传。

(媒体关注)

———壮大资源经济方面。《去有风的地方》与观众因“风”相逢,以“风”牵引,凭“风”启程,为大家展现一众青年人在原生态乡村中自我疗愈、构筑情感、寻找生活的生动侧写,更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宣传发展注入一股崭新、鲜活的能量。让亿万观众认识云南、爱上云南、走向云南,为云南文化旅游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是影视文艺可以壮大资源经济的典型案例。飞猪发布消息称,该剧开播一周,云南相关搜索量暴涨,大理增长近2倍,沙溪古镇增长10倍多,凤阳邑暴涨50倍。百度指数显示,“云南”“大理”百度指数峰值较一个月前增长近2倍,“沙溪古镇”增长近4倍。

(沙溪古镇  邓斌  摄)

——总结经验研究方面。目前,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正在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云南如何用影视文艺作品盘活云南文旅资源经济。通过总结《去有风的地方》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云南文旅经济宣传工作,充分挖掘云南天然摄影棚的资源优势,加强影视全产业链建设,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新模式、新思路、新路径。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决定将于2月16日在北京召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也决定与大理州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期联合举办“影视+资源经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专题研讨会”,将与影视专家及制片方探讨如何通过“影视+文旅”带动影视受众认识云南新形象,带动云南形象全方位传播,从荧幕到屏幕再到短视频,全媒体矩阵深入挖掘云南资源经济的亮点,将“云南印象”从符号到形象、到品牌到生产力的转化,也以此改变消费者对资源经济的刻板印象,转变资源消费的传统习惯。

———海外营销外宣方面。该剧在国内热播同时,力推海外发行。目前,已经明确发行到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柬埔寨及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 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欧美国家和地区,以英语、越南语、印尼语、西语、阿语、法语6个语种上线YouTube平台,与国内同步热播,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该剧在海外主流剧集专业评分网站My Drama List评分高达8.7;截至2月3日YouTube全平台播出量达3008万次,覆盖人数破2.6亿;登上Linetv首页推荐、北美Viki首页推荐华语剧集Top 1,爱奇艺中国台湾站,以及韩国站首页推荐热播Top2。《纽约时报》推荐该剧为“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成为一百部国际剧目中唯一入选的国产剧。

(收官海报)

一部剧火起的风,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停……

(洱海风光  邓斌  摄)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影视艺术都必将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重要力量之一。对此,云南影视界的人士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影视项目特别是电视剧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贯彻省委书记王宁关于“壮大资源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壮大口岸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影视文艺撬动和盘活云南文旅资源,在实现文化旅游业从“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中,作出影视文艺工作的新贡献。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胡四美 陶江  文

芒果TV    邓斌  图

责编 熊昱雯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