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团山村以“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拥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的深厚底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团山古村坐落于建水西庄坝子一个青山绿水环抱的小山坡上,整个村庄背靠绵延青山,面临广袤田野、清幽荷塘,泸江河自西向东从村前流过。
走进村落,古韵悠然。村中青青的石板路,连接着无数幽静的院落。纵横交错的街巷,深长曲折,却又四通八达,如棋盘似迷宫,藏匿着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和美丽传说。张家花园、将军第、皇恩府、秀才府……在一个个刻满岁月沧桑的庭院中穿梭、驻留,稍不留神,思绪便迷失在时空中。
在团山人的心目中,家是他们生命的原点,不论出去多远都要回来。他们远离家乡,吃苦耐劳地拼命挣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满载而归,荣归故里。尤其是在矿山(编者注,彼时个旧锡矿兴起,很多石屏、建水人到个旧开采,发达后回家盖房起屋购置田地、修桥铺路)上风餐露宿、奔波劳碌的时候,对安居乐业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于是,赚到大钱后的团山人组成马队,把一垛垛银子驮回家乡,建盖房屋,购置田产。
一时间,寂静的团山工匠云集,运输建材的车辆络绎不绝。几年间,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大宅院拔地而起,为古老的村庄注入无限生机,各式各样的家园梦也在这里变得具体。
见多识广、崇尚文化的团山人把安居之梦从遮风避雨提升到崇尚“儒雅”的要求之上。于是,团山的宅院中有了精美的屏门和窗棂,有了文化意味极浓的诗画檐廊,有了“修身”“齐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新宅院建好后,衣锦还乡的团山人为了让老人、孩子和辛勤劳作的女人有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十分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村中有了培育后代的场所,并且有了最早的义务教育。青石板铺就了大道小路,村外的泸江河上架起了民安桥。
(民安桥下的田园风光)
团山现有保存完好的多院落组合式青砖四合大院民居16座、寨门4座、寺庙3座、宗祠1座,另有一批彝汉文化融合的土掌房建筑,以及古井、寨墙、碉堡等附属设施。团山民居建筑用料考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内雅外秀,文化内涵浓厚,是考察近代中国民营商业与乡村传统文化发展史的最好实证。村中宅院雕梁画栋、门厅雄伟、庭院精致,诗书字画与木石雕刻装饰细部,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旅头条通讯员 钱红 文
建水县文化和旅游局 钱红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