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一生足迹遍及无数山川。在大理的8个月中,他游览了大理10个县(市)和众多名胜景点,留下了约10万字的游大理日记。即日起,大理文旅推出专题报道,带你跟随徐霞客的脚步,享受美好风景,开启全新旅程。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日,徐霞客在洱源停留22天,主要游览了茈碧湖、凤羽、西湖、九气台、鸟吊山等景点,留下了意蕴悠长的文字,记录着洱源的绝美风光。
洱源,是位于滇西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素有“乳牛之乡”“温泉之乡”“梅果之乡”“白族唢呐之乡”“神话王国”等美誉。循着徐霞客的步伐,走进醉美洱源,共赴一场诗画之约。
茈碧湖
等待花开的限定浪漫
位于洱源县东北部,茈碧湖是高原断陷溶蚀洼地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湖泊宽广,湖水碧绿清透,因湖内生长茈碧花而得名。
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写道:“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渔舫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徐霞客认为,茈碧湖青山绿水环绕的自然之景,是杭州西湖所不及的。
茈碧湖深处的梨园村,是一个神秘美丽的村落,又称“世外梨园”,背倚青山、面临碧水,天然的交通阻隔将外界的纷扰挡在了村外,是一片遗世独立的净土。4月走进梨园村,梨花如雪、暗香扑鼻,四五百年树龄的古梨树肩挨肩、背靠背,就像一道屏障,把波光潋滟的茈碧湖与村舍农家隔绝开来,守望着这一片蓝天碧水。
在茈碧湖镇海口村委会官营村北边不远处的一个山坡上,就是远近闻名的“桃花源”,是当地热门的游客打卡点之一。3月桃花绽放,40亩桃花林灿若云霞,空气中流淌的是甜蜜的花香和浪漫的味道。
凤羽
遇见文艺且自由的灵魂
罗山巍巍,凤水泱泱,千年古镇,文脉绵长。翻开一页页墨香飘散的斑驳记忆,洱源凤羽以淳朴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遐迩,浓郁的文墨气息散发在小镇的各个角落。
“凤羽,一名鸟吊山,每岁九月,鸟千万为群,来集坪间,皆此地所无者。土人举火,鸟辄投之……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凤羽被徐霞客称为“桃花源”,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沿着古镇的老街弄巷,走过青石古道,四处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穿行其间犹如置身水墨画中,凤羽“文墨之乡”“耕读之乡”“白族之乡”“砚台之乡”的文化韵味蕴藏在角角落落。
(赵子忠 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凤羽,蕴藏着大自然原始纯净的一面,保留着白族人民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但历史与现代的交流、融合也让其焕发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退步堂、天马草堂、乡村咖啡馆、乡村美术馆……新兴文化艺术植入其中,新鲜、新潮、新创造力在凤羽佛堂村交织涌动,满足着人们对文艺生活的一切想象。
西湖
信步游走在画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洱源县有一处如人间仙境般的碧池——洱源西湖,为高原平坝淡水湖,仿佛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家碧玉,恬淡秀美。
“湖中菱蒲泛泛,多有连芜为畦,植柳为岸,而结庐于中者。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画,翛翛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湖中渚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徐霞客笔下的西湖似“江南风景”,像一首诗一般,干净纯美。
西湖清澄如镜,当春天悄悄来临,泛舟湖上,只见田园屋舍,鱼池菜畦,倒映湖中。嬉荡之间,清风送来阵阵白家渔歌,“一片琼瑶水,千重翡翠山”的画卷徐徐展开。
在洱海之源
漫游于人间仙境般的山光水色
邂逅花开
感受清风
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金敏 文
部分内容来源于大理文旅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洱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