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乡村旅游正当时

半城青山,满城阳光。诗意之地,醉美临沧。

近年来,临沧市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效应日趋凸显,加之生态环境变成了可交易、可收储、可贷款的优势资源,闯出了绿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在乡愁的情感表达中“诗与远方”开始成为共同富裕的新内涵,乡村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践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高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大众旅游和现代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突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效应。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把乡村旅游确定为“三件大事”之一,坚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在全市范围选择102个村开展旅游示范村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和《临沧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临沧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实施方案》《临沧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措施,确立了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发展路子、发展格局,明确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在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以率先把临沧建成最美丽的地方、健康生活目的地和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基础配套,丰富产品业态,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串片、以片成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3170万人次,同比增61.63%  ,实现旅游收入252.72 亿元,同比增72.63% ;其中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585万人次,同比增18%;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127.39亿元,同比增16.69%。全市思旅游、谋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完善八大要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制定《临沧市提升旅游“八大要素”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行动方案》《临沧乡村旅游“八大要素”行业指导意见(试行)》,抓实乡村旅游要素保障工作。持续举办临沧佤山风情美食大观园暨美食节活动,推选出“临沧特色餐饮名店”“临沧特色小吃”“临沧10大名菜”,建成特色农家餐饮240家。一是加快精品酒店培育,共建设运营半山酒店13家,建成乡村民宿客栈194家。加快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建成乡村旅游商品购物店119个,农特产品加工点173个。二是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建成旅游厕所257座,临翔区、沧源自治县两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A级以上景区旅游厕所全覆盖。三是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临沧版块上线推出旅游精品线路35条,完成景区智慧化建设上线展示48个,建成智慧停车场25个。


彰显青山绿水的生态价值,乡村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整合各类资金,充分利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依托已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房、田、林、路等元素,统筹推进“白改黑、黑配黄、墙改篱、花配树、蓝改彩、房配景、杂改序、天配地”工程,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改造,全市102个旅游示范村共完成投资16.3亿元,有30个村被评定为乡村旅游品牌村。共建成A级景区38个,沧源自治县班洪村、班鸽村、凤庆县安石村等打造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凤庆县安石村、沧源自治县翁丁村、双江自治县允俸村、公弄村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沧源自治县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凤庆鲁史镇等5个乡镇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镇、耿马自治县芒见村等15个村被评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


名誉村长带火名乡村,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

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启动“寻找临沧最美丽村庄活动”,点击量达2500多万人次。聘请斯琴高娃、温玉娟、臧金生等18位影视明星担任临沧美丽乡村的 “名誉村长”,为临沧美丽乡村代言。编印了《临沧乡村旅游攻略》《临沧乡村旅游行前手册》《临沧乡村旅游地图》《寻味临沧》和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临沧市乡村旅游导游词》等宣传书籍,推出15条自驾精品旅游线路,全力打造35条旅游线路。首次组织推介团队赴上海、成都、重庆、昆明、楚雄、大理、丽江、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开展“世界佤乡•美丽乡约”乡村旅游宣传推介系列活动,“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初步确立。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不仅承载着都市人“归园田居”的朴素情怀,也肩负起乡里人“强富美”的家园梦想。未来,临沧市将继续结合生态资源优势,挖掘临沧乡村个性,保持大美临沧风光的原汁原味,营造醉美乡村的诗意乡愁, 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乡村特色解说系统,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用乡村旅游的金钥匙开启全市乡村振兴的大门。


来源 “恒春临沧”微信公众号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