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云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4月19日至26日,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的知识产权周宣传活动,今天的发布会标志着2023年云南省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
(刘桐 摄)
据介绍,过去五年,云南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科学绘就了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编制了《云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推进计划》,实施了《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法规,有序推进《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修订进程,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五年来,云南省综合运用各项知识产权制度和政策措施激励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增长势头强劲,与2017年相比,专利累计授权量15.23万件,有效发明专利2.2万件,分别增长188%和108%;有效商标注册量62.8万件,增长195%;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47件,增长83.6%;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86个;授权国家农业、林业植物新品种1101件;2022年全省作品登记5.15万件,是2018年的160倍,5年来共登记作品8.75万件。累计获评中国专利金奖3项、银奖1项、优秀奖73项。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
据悉,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新成效,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日益凸显。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支持68个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经济效益累计达57.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45.6万余人。截至目前,云南省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已达661家,有力促进了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山小粒咖啡、普洱茶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进入中欧互认互保协定名单。牟定腐乳和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文山三七等6件地理标志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省农业农村厅支持26个县市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推动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省商务厅持续推进中华老字号和地理标志商标的运用和保护工作,传承和推广老字号产品。
十九大以来,云南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成效,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云南省《关于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下一步,各部门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的二十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昂首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新局面,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知识产权新篇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龚怡丹 文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