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象“组队”逛高速走红!看看普洱如何用非遗文创“表白”大象?

5月7日

5头生活在普洱市境内的野生亚洲象

溜达上了思澜高速公路

并在路上悠闲地“散步”

迅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象脚鼓与拉祜族摆舞)

其实在普洱

有许多与大象有关的

非遗项目与非遗文创产品

在这些作品中

普洱非遗手工艺从业者、爱好者们

用自己独有的方式

表达着对大象的喜爱与关注……

(非遗文创产品——祥壶)

象脚鼓

象脚鼓广泛流传于普洱各地,深受多个少数民族的青睐。象脚鼓的形状上端较粗,下端略细,呈喇叭状,因形如象脚,故称为象脚鼓。象脚鼓的鼓声宏壮深沉,表演者需边敲边跳,不时做出摆鼓、甩鼓、摇晃转身等动作,舞姿舒展而优美,手部和脚部动作协调并用,节奏轻快,婀娜多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关于象脚鼓,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传,很久以前傣族地区曾有蛟龙作孽,年年洪水为患。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蛟龙的憎恨,就剥下蛟龙皮,仿照大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如今,象脚鼓已不再局限于祭祀和节庆活动,早就融入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象脚鼓饰品

象脚鼓饰品脱胎于象脚鼓制作技艺,是景谷“象脚鼓”的缩小版。象脚鼓饰品色彩缤纷夺目,吸取佛寺建筑描金画法和金水漏印技艺精华,同时还参照了普洱多个民族的服饰色彩和织锦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22年,象脚鼓饰品在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评选中,入选“优秀日用伴手礼”名单。

“象脚鼓和金水漏印都是傣族的非遗,将两种非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款产品两种传承,将其产品化、生活化,让大家都能轻松地接受它、喜欢它。当人们亲手将它制作出来的时候,它本身的意义也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象脚鼓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岩春介绍。

黑陶手捏小象

“黑陶手捏小象”是以全球热点“大象北移”为灵感设计的文创产品。该作品以蚂蚁巢穴泥为原料,将捏陶技艺与皮革折叠艺术相结合,是一款集合“摆件、香插、茶宠”为一体的多功能作品。纯手工捏制,展现出亚洲象与黑陶相呼应的厚重与拙雅感。

(黑陶手捏小象)

采用400年非遗传承“柴烧渗碳”的黑古陶烧制工艺,高温烧制时产生自然的银斑釉变,线条简约,极具现代感。在2021第四届中国昆明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决赛中,由普洱非遗客厅选送的“黑陶手捏小象”荣获大赛铜奖。

(省级非遗项目——镇沅黑古陶)

祥壶

“祥壶”外形是憨厚富态的亚洲象,采用锻打、冲眼一体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富贵、吉祥和平安的寓意。壶身以银器自然的银白色,凸显出白色的神象造型;象身之上,铺一块傣族装扮神象的傣锦,锦上花朵的富丽吉祥,尽显雍容华贵;壶盖设计,则是象背驮着的花瓶,整个设计寓意贯通了富贵、吉祥和平安。

(祥壶)

这一把赋予普洱地域文化的“祥壶”,将普洱茶和银器养身特点融在一起,诠释了古普洱府品饮普洱茶的高雅茶俗。在2021第四届中国昆明金茶花文创设计大赛决赛中,普洱市金银饰品制作工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向彦铭作品“祥壶”获得优秀版权奖。

(向彦铭作品:揽茗入宴茶泡)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普洱市非遗中心、普洱非遗客厅 供图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