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景点丨夏日“村游”红河古村落

今日小满时节,万物将熟未熟,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所谓“满而不盈,满而不溢”,我们的“村游计划”也未完结。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乘坐高铁从弥勒、开远、个旧、蒙自说“村游红河”;这一期我们依旧乘坐高铁,来到红河的另一个方向——以建水作为起点,到石屏、元阳和红河县去。看看这一条线路的“村游计划”要如何展开?

建水团山村

从建水县城出发,沿着乡间小路往古城西北方向行驶约十余公里,缓缓映入眼帘的是依偎在泸江河畔的古老村落,团山村。


团山这个名称是由当地彝语翻译而来,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团山村是一座典型的家庭聚居村落,村里80%的人姓张。

这里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整个村落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跑马转角楼”的滇南特色民居组合体,院内精美绝伦的诗词书画,鎏金描彩的木雕及工艺奇巧的石雕、砖雕琳琅满目,如同凝重的书卷,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置身其间,从屋檐到墙角,古色古香,每栋老房子都散发着魅力。

“化石村”:石屏老旭甸村


老旭甸村位于石屏县牛街镇,古时此地原始森林浓密,常见野熊出没,故称“老熊地”,后因发音逐渐改为“老旭甸”。村里的房屋、院墙都用石头垒砌而成,经考证这些石头为植物化石,带石灰岩质,距今已有3.75亿年。因此,老旭甸村又被称为“化石村”。


走进“化石村”,一眼望去,是许多用化石建造的土掌房,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在纵横交错的巷子间,每一间房屋的外墙上有树叶、树枝构成的化石,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蔚为壮观。


游走“化石村”,仿佛穿梭在3.75亿年前的世界,感慨着岁月长河里的沧海桑田。据村里老人们讲,他们世居此地,迄今已有二十多代了。千百年来,当地村民都是用这里特有的古化石建房,房子一般可住百余年。

令人奇怪的是,凡是用化石材料建盖的房子,即便墙体歪斜,也不会倒塌,且冬暖夏凉。光滑得如水泥浇灌的屋顶还可以用来晾晒谷物,让人不得不佩服村民的祖先当初选择定居地的眼光。“化石村”,一个原始古朴的小乡村,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村落,穿越亿年时光,呈现在我们眼前。

元阳阿者科村


清晨的元阳阿者科村笼罩在云雾当中,蘑菇房在云海中若隐若现,长满青苔的石砌墙身,古老的鹅卵石路面,被露水洗涤得青翠的参天大树,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阿者科”,在哈尼语里指的是“成片成林的地方”,寓意“希望与茁壮”。而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阿者科更意味着一处牵挂、一缕乡愁。


阿者科村是在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的“国家级传统村落”。走进阿者科,游人感受到哈尼族农耕、自然崇拜等民族文化,穿越高山林地,体验梯田摸鱼、泥巴大战等乡野活动。


逛完村庄,我们深入当地人家里,一起制作哈尼菜,有机会还可一同享受长街宴,聆听哈尼族悠远的歌谣,领略大美哈尼舞蹈。

红河县苏红寨

苏红寨是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边上的一个传统哈尼村落,也是游览梯田的重要景观节点,顺着景区木栈道就可直达该村。

苏红寨完整地保存了哈尼古村落特色。步入苏红寨,村子内泉水潺潺、苔藓青青,不知名的野花簇拥成团。行走在村内的青石小道上,参天古树、清脆竹丛映入眼帘。


铺满青苔的巨石,规整有序的乡间小道,都是拍摄取景的最佳素材。丰收时候,一队队满载稻谷的马队,行走在蜿蜒的羊肠小道——这是当地为丰富旅游业态,吸引游客而设计的,通过打造传统与现代合璧的创意空间让哈尼老宅既保持韵味不变又焕发新的生机。


规划的旅游延伸产品包含住宿、越野、徒步、农务体验、民俗体验等。在这里,应该说是彻底地没有车水马龙的忙碌,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嚣,在淳朴的村落里,处处都是大自然的气息。

(红河县撒玛坝万亩梯田)

一路伴着鸟鸣、蛙叫、溪水、田埂,以及长满荷叶的池塘,还有西瓜和橘子汽水;夏天的模样在上面这些村庄,是这样的清晰,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规划自己的旅途,走进这些村庄吧。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杨振 李亚 文

红河县文旅局、江蕊先、杨锡麟、陈伟红、孔祥敏 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