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云南 | 文化云南之美丽的纸伞

编者按:彩云之南,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绚丽的民族文化;这里山清水秀,这里美食如云;这里多姿多彩,这里蔚然大观。文旅头条新闻网推出“大观云南”系列策划专题,综合呈现云南美景、民俗节庆、非遗项目、艺术馆藏等文旅资源,立体展现云南之美,将七彩云南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娓娓道来,带您领略“七彩云南  世界花园”之魅力,感受“诗的远方  梦的故乡”之向往。

大观云南文化产业

金木土石布五韵各有魅力

本期带大家一起

看看云南这些美丽的纸伞

文山丘北水竹纸伞

在文山州丘北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美丽生动、别具特色的民间手工制作技艺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壮族水竹纸伞制作技艺。2017年,丘北县壮族水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水竹纸伞防雨性强、透明度好,在壮族村寨中是挡阳遮雨的日用品,也是壮家姑娘必备的嫁妆。水竹纸伞选材讲究,伞骨用当地的优质水竹,一年成笋,一年成熟,再等五年,挑长且直的劈成伞骨;手柄选用上好松木;伞面则用优质白棉纸,绵韧耐撕,光泽新亮。


一把精美的水竹纸伞要经过劈条、削骨、锯槽、钻孔、蒸煮、晒干、穿饰线、上桐油等80余道精细繁琐的工艺。制作全程纯手工,费工费时。一把古朴怀旧的水竹纸伞,是制作人心血和技艺的结晶,也承载着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手工伞

傣族传统手工伞在西双版纳傣族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既是日常遮风避雨的工具,也是节庆时载歌载舞的道具。那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傣族传统手工伞究竟是怎样制作的呢?









傣族传统手工伞,主要是用自制的绵纸和竹子制作而成,由于伞面用油进行处理,在当地又称为“油纸伞”。傣伞制作主要分为伞架和油纸两个部分,而制作一把傣族传统手工伞所需原材料众多,制作工艺复杂。其中,制作油纸时需要准备:构树皮(制成棉纸的主原料)、灰、裱浆、染料和籽麻油等材料,而看似简单的伞架在制作时也对每个部分有着特别的要求,比如:龙竹用于制作伞骨和竹弹簧,金竹制作为伞把,棉线用于固定伞骨,之后还需要经过裱浆、染料、上油、晾干等过程,一把傣族传统手工伞才算制作完成。为了更精准、更快地制作傣族传统手工伞,聪明的傣家人在长期的制伞过程中发明了许多自制工具,利用自制纸模、蔑刀、臼杵、木直尺、木弧尺等,提高了制伞的效率。









从前,西双版纳曼行村家家户户除种植水稻外,还从事手工制伞,后来,由于受工业制伞的冲击,加之手工制伞的高成本,低利润,使得傣族的传统手工制伞工艺趋于濒危状态。近年来,随着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传统手工制伞以非遗文创的新形式重现在大家面前。

腾冲荥阳油纸伞

走进腾冲固东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项传承了三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荥阳油纸伞。据了解,明清时期,这里家家户户做油纸伞,凭借极其精湛的工艺,美观大方的外形,荥阳油纸伞一度远销滇西各地和邻邦缅甸。如今,荥阳油纸伞正在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腾冲伴手礼。2005年9月,腾冲纸伞制作技艺入选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22年,腾冲纸伞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名单。









腾冲纸伞制作技艺繁杂细致,工具古老、质朴,且全部依赖手工完成。完整制作一把油纸伞需要三十六个大程序,一百零一道工序,削伞骨、绕边线、裱纸、上柿子水、绘伞面、装伞柄、刷桐油……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












对于当地手艺人而言,制作纸伞不仅仅是一种生计,更是一种情怀,是他们让这些美丽的纸伞历经百年风霜,仍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更生出厚重质朴的文化力量,也带给人们浓浓的乡愁。

策划/统筹 童文文

文 缪欢、李舒琪、李亚

图 文山州非遗中心、西双版纳州文化馆、西双版纳发布、龚德涛、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