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第一幼儿园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创新开展以“浸润乡土文化 构建多彩课程”为主题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了解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我们这个龙窑始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采用古法烧制陶器,做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我是第五代传人,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走进九溪镇大营社区后山的潘氏龙窑,江川区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和幼儿们都格外兴奋,跟随负责人潘绍华一边参观潘氏龙窑,一边听取陶器制作过程以及陶器的演变和发展,听到精彩之处更是如痴如醉。
“陶器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可以说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陶瓷,但我们却很少知道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江川区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杨玉红说,带着孩子们回归原始的龙窑,在泥与火的碰撞中领悟陶艺之美,切身体会匠人匠心的精神,每位老师和孩子都充满了好奇。
亲自制陶,体其不易,融意于己,才不虚此行。在潘绍华的指导下,老师和幼儿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自己亲手制作陶器。
“我把我的手印按在了这个泥巴上,真有趣!”
“这个泥巴太神奇了,竟然能做出那么多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练泥、拉胚可以让泥巴在手中形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这是孩子们最开心的环节,尽管手法不熟练,但依然热情洋溢。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每一件作品,从塑型到上釉再到烧制,需要花不少时间反复修改和制作。通过这些,让孩子们能在实践中了解制陶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细心和耐心,形成细致做事的习惯,塑造健全而优良的人格,就是最大的收获。”江川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师玉萍说,陶艺活动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感知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及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学校引入该课程,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小小的传承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传承下去,共同去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旅头条通讯员 李丹 郭艳波 刘芳芳 文/图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