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绽放非遗迷人光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云南非遗系统引发热烈反响

.

.

.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连日来,云南省非遗工作者、非遗专家、非遗传承人联系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谈体会、说认识、话发展,纷纷表示要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董艳玲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受鼓舞。云南非遗资源丰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作为非遗工作者,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充分认识非遗对赓续历史文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坚守非遗保护为了人民、保护成果人民共享的理念,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推动云南非遗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云南省非遗专家、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龙光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阐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养料”。

云南省非遗专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巴胜超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具有重大启示意义。在接下来的学术研究中,非遗学界不仅要着力发掘非遗与新媒体、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还需要将非遗研究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结合起来,阐述非遗传承与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包容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省非遗保护中心规划保护部副主任杨金杰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完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等夯实工作基础,围绕云南当前非遗保护传承、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重要问题开展研究,科学规划好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向军表示,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依托大理、鹤庆、剑川三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基地和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充分挖掘非遗资源价值,开展系统性保护,激活非遗生命力,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走出大理特色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站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进玉溪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玉溪市文化馆馆长、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侯庆表示,我们要以玉溪非遗博览园项目建设为抓手,整合非遗保护工作力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非遗成为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楚雄州彝族服饰省级传承人、2022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入选者丁兰英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做好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但要履行好非遗传承人职责,将彝族服饰传承好,在自己发展好的同时,还要帮助和我一样的农村妇女和特殊群体,希望能够带着他们一起通过刺绣增收致富。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