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介绍,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将于7月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
黄小驹介绍,本次展演由文化和旅游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政府承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共收到全国报送的860个舞蹈节目和36部舞剧、舞蹈诗,经专家遴选,最终选出70个优秀舞蹈节目和13部舞剧、舞蹈诗参加展演。展演还特邀“纪念贾作光诞辰100周年舞蹈专场演出”、舞剧《冼星海》和一个澳门舞蹈节目参演。
据介绍,本届展演呈现5个特点:一是广泛参与,展现舞蹈艺术工作者新风貌。展演共有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单位参演,其中,既有文艺院团,也有艺术院校,既有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等部委直属文艺院团,以及各省级歌舞剧院,还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云南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西藏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等基层文艺院团,参演单位和作品逐年增多,艺术质量稳步提升,体现了我国近年来舞蹈艺术全面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二是题材丰富,突显舞蹈语汇表达新趋势。革命题材作品中,有国家大剧院和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创作演出,以赓续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重庆歌舞团创作演出,以红岩英烈张露萍为原型的舞剧《绝对考验》。现实题材作品中,有宁波市演艺集团(宁波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讲述几代人建设宁波舟山智能化港口的工业题材舞剧《东方大港》;无锡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讲述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深潜故事的舞剧《10909》。与此同时,创作者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求传统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如由北京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借汉代织锦护臂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舞剧《五星出东方》;广州市歌舞剧院创作演出,以龙舟文化为题材的舞剧《龙·舟》;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舞蹈节目《绿釉陶男俑》,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成都市实验艺术团)的舞蹈节目《说唱俑》,郑州歌舞艺术中心的舞蹈节目《三足问鼎》,则是从文物中寻找创作灵感,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共享舞蹈艺术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展演期间,将组织参演团体和艺术家,与当地乌兰牧骑共同组成演出小分队,深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的学校、社区、牧区、军营部队,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欣赏到高水平的舞蹈演出。此外,展演的举办地鄂尔多斯是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为纪念贾作光先生诞辰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将举办“为人民而舞——纪念贾作光诞辰100周年舞蹈专场演出”,让贾作光先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舞蹈作品再次舞动在鄂尔多斯大草原上。
四是加强理论评论建设,引导舞蹈创作方向。展演将邀请舞蹈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观演,以“一剧一评”“一场一评”的方式,对每部剧目、每台舞蹈节目进行研讨。既做“靶向定位”式的专家会诊,帮助主创团队全面评估目前的演出效果,提出进一步修改打磨的意见建议,也结合目前舞蹈创作表演的共性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凝聚行业共识,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舞蹈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是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并举,拓展舞蹈艺术展演新平台。展演坚持低票价惠民原则,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同时,组织中央、地方多家网络平台形成媒体矩阵,全程同步线上直播参演作品,将精彩演出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办成“舞蹈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
据悉,全国舞蹈展演是舞蹈领域的国家级艺术盛会,近40年来已举办13届,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创作、表演人才,为提高我国舞蹈创作和表演水平,促进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