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开展第一批市级“非遗工坊”实地审查

为顺利推进玉溪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工坊”认定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日前,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玉溪市乡村振兴局、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专家组成审查组,就各县(市、区)推荐申报的33个市级第一批“非遗工坊”进行实地审查。

审查组通过实地查看、审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申报企业的建设、运营情况及下一步围绕“非遗工坊”认定要求提升改造的思路想法作细致了解,并对申报企业在基础设施、项目生产、培训宣传、吸纳就业等现有创建基础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作摸底调研,就传承保护非遗项目、助力群众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中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给予充分肯定。

审查组指出,“非遗工坊”建设,是聚焦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着力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传承水平,着眼“生产、就业、发展”,促进民众就业增收、做强品类品质、提高产销能力、培育特色品牌、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途径。此次申报的33家企业在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模大小不一,硬件装修简陋、商标意识不强、品牌效应不明显、发展水平不平衡等情况。

审查组建议,各申报企业负责人要着力从产品设计、包装宣传、销售方式、生产规模等方面下功夫,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非遗资源有效利用路径,注重生产性传承,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特色鲜明的非遗品牌,生动讲好非遗项目故事,弘扬工匠精神,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促进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审查结束后,三部门将结合实地审查情况,依据《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玉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玉溪市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非遗工坊认定和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进行认定。通过认定,持续推进非遗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文旅头条通讯员 岳彩云 文

岳彩云 王静霞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