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菌约二百五十种,占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占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被誉为“真菌王国”。你知道吗,这些品类的菌子都能在昆明福德小学刚落成的野生菌科普艺术博物馆内寻得。除了常见的野生菌品种外,许多濒临绝迹的品类也能在这里一睹真容。据悉,该场馆也是云南首个野生菌主题博物馆,凝结了福德小学对野生菌七年不间断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福德小学野生菌科普艺术博物馆占地约400平方米,在这里,野生菌的科普性与艺术性做到了完美的融合。除了以3幅鲜花画为代表的“菌的联想”板块,还有“识菌”板块,那里放置了将近400件野生菌标本,其中有30余件是濒临灭绝的稀有野生菌。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和学习野生菌知识福德小学野生菌科普艺术博物馆占地约400平方米,在这里,野生菌的科普性与艺术性做到了完美的融合。除了以3幅鲜花画为代表的“菌的联想”板块,还有“识菌”板块,那里放置了将近400件野生菌标本,其中有30余件是濒临灭绝的稀有野生菌。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和学习野生菌知识。
由于地缘因素,福德小学与野生菌结下了不解之缘。依托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木水花野生菌市场的资源优势,每年野生菌大量上市时,福德小学就会举行一届野生菌校园文化节,已经成为该校学子难忘的成长记忆。
不仅是校园文化节,福德小学努力探索以小古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涵养深厚人文底蕴,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下的野生菌研究性学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野生菌为载体,让研究性学习在校园扎根,坚持必修课程规范化、选修课程特色化、社团活动课程化、隐性课程系统化,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扎实落实的基础上,让野生菌研究性学习深入每一个家庭,成为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福德小学校长校王蜃淋介绍说,目前,学校校本课程已形成了“野生菌种类整理”“野生菌贮存方法研究”“野生菌精油提取”“有毒菌子识别方法普及”等完整知识体系,野生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基本形成。
王蜃淋表示,师生在丰富的课程活动中得到历练和提升,孩子们的家国情怀、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相关课程、课题研究的开展得到发展,同时,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彰显和强化。
2021年,福德小学校本课程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2022年,学校“生态理念下的野生菌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成功申报“昆明市教育科学‘十四五’重点课题”并且立项,又成功申报云南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获得立项。学校野生菌研究性学习案例获评云南省教育成果奖。
在官渡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官渡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竞元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一代代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福德小学着力挖掘各学科课程中蕴含的生态教育内容,将生态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将学生带入生态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打造了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较好范式。
官渡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区,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一直以来,官渡区充分发掘生态教育的多重育人功能,将生态文明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借助生态观察、生态体验、生态笔记、生态游戏等多种形式,拓展延伸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路径,有力补充了各类课程教育实践,积极促进了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的构建、生态国情知识的传授、保护自然素养实践的养成等,让生态文明意识在青少年心中开花结果。
来源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