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您有啥安排?
各大博物馆展览精彩不断
不如相约看展吧!
这份看展指南,快快收藏
故宫博物院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是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关系史的大型综合性展览。展览分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三个主题单元。本次展出文物108件(套),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艺术魅力。
展览时间:4月29日—7月30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
中国美术馆
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以最具中国艺术特质的写意为核心理念,将中国明清之际和现代以来的美术史上写意精神和写意水准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展出作品在创作时间上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其中,古代部分以八大山人、石涛作品为主,展示两位艺术大师的书画艺术与时代、社会、个性之间的互动关系。现代部分,梳理了20世纪以来在理念和技法层面深受二人影响的中国写意艺术的文脉流变,旨在从更宽广的历史、文化、艺术的视野,呈现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达到的高度、广度与深度。
展览场地
三层展厅:展至2023年8月30日;
五层展厅:展至2023年8月23日;六层藏宝阁
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代表性文物,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展厅以一物一展的形式,从出土经历、功能特点、铸造和装饰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对这件国宝级文物进行全方位解读,并突破常规展陈手段,综合运用了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AOA定位、增强现实、环境监测等技术。
展览时间:5月30日开展,展出中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16展厅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以文房为题,立足中国大地,涵盖哲学、美学、家居、音乐、香道、养生等诸多领域,由展示传统文房之美的“历史”、展示当代文房精品的“赓续”两大板块组成,跨越古今书房的时空界限。展览期望借由对文房雅器的呈现,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篇章,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唤起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展览时间:7月6日—8月6日
展览地点:四层南区展厅
中国国家画院
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影像展览以近百件影像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史诗般地展现了艰苦岁月里平凡修渠者的不凡形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初心。此次展览旨在传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在广泛传播中,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
展览时间:7月1日—7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层颂厅
苏州博物馆
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展览由苏州博物馆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策划,通过102件/套珍贵文物,讲述以马家塬为代表的西戎族群对西北土著文化的继承,以及他们与秦人、胡人的交往。
展览时间:6月20日—10月11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本馆(东北街204号)负一层特展厅
上海博物馆
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展品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其中,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人首陶瓶、透雕玉人首形饰、象牙权杖……本次展览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讲述“文明”的故事,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展览时间:6月20日—10月8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来源 文旅之声
责编 杨奥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