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遇见云南丨元江傣族狮子舞 是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编者按:非遗,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结晶。在云南,悠久的历史与多样的文化孕育出了琳琅满目的非遗项目,如同一朵朵绽放于云岭大地的夺目鲜花……即日起,文旅头条新闻网开设“当非遗遇见云南”栏目,以音频+图文的形式展示云南非遗的美,让我们一起在声波中倾听、品味云南非遗!】


元江傣族狮子舞从宋代流传至今,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吸收了南北舞狮文化,是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逢年过节和傣族重大节庆,元江都会举办舞狮活动,寓意吉祥和祝福。2017年,元江傣族舞狮成功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还被确定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元江县傣族狮子舞也叫“和平狮舞”,由两人扮演狮子,一人展示驯狮动作,是集傣族传统的傣拳、大刀、棍棒等武术表演为一体的民间传统舞蹈。元江傣族狮子舞主要分布于元江县傣族聚居的澧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曼来镇等乡镇街道的傣族村寨中,是元江傣族最受欢迎的民间舞蹈之一。


按照传统习俗,傣族狮子舞分为阳狮舞和阴狮舞,阳狮舞是喜庆时表演,而阴狮舞只在丧葬祭祀活动时表演。逢年过节表演的都是阳狮舞,也叫傣族雄狮舞,表演时可以单狮表演、双狮表演和群狮表演。傣族狮子舞以牛皮鼓、锣等打击乐为伴奏,以点合拍,节奏鲜明,表演时由两人扮演狮子,一人扮驯狮者,手拿绣球或驯棒、大刀在前面或稍侧面指挥套步,表演风格独特。舞蹈动作有左右上下摆动狮头、横跨、直走、蹲、跳过桥、翻滚等。


傣族狮子舞表达了傣族人民喜怒哀乐之真实感情,同时元江傣族狮子舞中的阳狮舞和阴狮舞,为研究中国舞狮起源、发展、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价值。

策划:张敏 李文女

统筹:龚怡丹 杨奥

本期文案:王艳华 整理

海报制作:张楠

音频制作:邓斌

图片: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

本期责编:龚怡丹 杨奥

审核: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