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发展新动力》入选2022年度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日前

经过评估、评审环节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公布

2022年度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


临沧市沧源自治县

班洪村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发展新动力》

入选20个典型案例

为推动全省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原文如下

班洪村隶属于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是班洪乡政府所驻地,全村辖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294 户1254人,其中低族人口占98%,共有劳动力 867 人。班洪乡是“班洪抗英”事件发生地、闻名全国的“班洪四大嫂”事迹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宣读地。“班洪人民抗英盟誓址”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班洪村立足优势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成功创建了“班洪葫芦王地”AAAA 级旅游景区,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自2020年10月1日葫芦王地景区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 10.2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67万元,纯收入 240 万元,其中公司收入 24 万元、村组集体收入72 万元、农户收入 120 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班洪乡6个行政村320 户1061 人人均增收 3000 元以上。


第一、发挥优势资源,明确发展定位

县委、县政府坚持超前谋划、规划先行、高目标定位,立足班洪乡红色文化、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提出班洪乡以“红色为魂、绿色为本、旅游为媒”的发展思路,把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把乡村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有机街接,把班洪村作为红色乡村旅游示范点进行打造。


第二、打好红色文化牌,传承红色基因

充分挖掘“班洪抗英”抵御外辱、英勇不屈、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班洪四大嫂”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边境资源、生态资源等,围绕“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全面实施班洪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基地软硬配套提质改造,在班洪村建设了班洪抗英纪念碑班洪抗英盟誓址碑、班洪抗英纪念馆、班洪四大嫂陈列馆、毛泽东思想宣讲站、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国门书舍”、干部教育培训楼、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文化长廊、民族团结广场、感恩纪念广场等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核心作用,把先烈事迹展示革命红色精神传承等融为一体,打造成为党员群众接受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大课堂”,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活学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打造成为“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红色教育高地。2020 年以来,班洪红色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累计接待服务培训 300 批次 3.4 万人次。


第三、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打造新兴业态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发挥好底蕴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红色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复合型、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和新兴业态,变“单一为复合、过客为常客、潜力为实力”。一是坚持文旅融合,把完善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和功能作为重点内容,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提高游客满意度。在建设班洪抗英纪念馆、班洪四大嫂陈列馆、班洪“国门书舍”等公共文化的同时,同步建设了大象科普走廊、森林玻璃栈道、半山音乐酒吧、特色农产品超市、班洪四大嫂饭店、班洪四大嫂客栈、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累计投资 4000 多万元成功创建了以班洪村为核心区的“班洪葫芦王地”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以“抗英”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身处景区景点不仅能接受到红色教育,还能晨观宛若仙境的云海午看碧波万顷的林海、夜赏熠熠生辉的星海。二是坚持农旅融合,建设班洪村南滚河蜂蜜加工厂、竹笋加工厂、标准化生猪养殖厂、经济林果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引导群众把手工红糖、蜂蜜、竹笋、辣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转化为畅销的旅游商品,2021年加工蜂蜜 20 吨,实现产值 200万元;加工笋干20 吨,实现产值 104 万元;出栏生猪 200 头,实现产值 43万元。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和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以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快速崛起,美丽乡村群呈现出勃勃生机,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通过红色旅游带动效应,初步形成三产带一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真正实现让好资源变成好“钱”景,带动农民吃上“旅游饭”,打造了乡村振兴“班洪样板”,红色旅游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力。班洪村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先后被认定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旅游名村,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品牌村,打响了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紧紧围绕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民族文化产业人才、生态旅游产业急需人才、民间文化艺人人才等多层次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依托县文化旅游部门、县职业技术学校及班洪乡“双智(志)双业综合实训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景区景点讲解、景区经营管理、民宿客栈经营管理、特色餐饮经营管理、种养植技术、厨师厨艺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挖掘和发现民间文化能人,发展壮大乡土文化人才.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精神动力。通过政策引导、内联外引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到乡村文化旅游建设中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截至目前,全村有 25 名党员成为服务乡村旅游关联性产业发展能人,有33名群众实成为乡村旅游“职业化农民”,1100多名群众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直接或间接本地就业。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