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突出“三个示范区”“重大项目”涉及事项、落实“严、勤、实、细、深、进、全、竞”8字要求,扎实开展“岗位大练兵、工作大比武、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活动,凝聚发展信心,鼓干劲、强作风、重实效,补齐工作漏洞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破解难题,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迈出新步伐。
一、实施十大行动稳住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大盘,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国家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和“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总体部署,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引领临沧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作风革命提质行动,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临沧文旅高质量发展。研定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召开机关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会议,开展集体廉政谈话6次。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大党建”工作格局和绩效目标管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行动,深入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延伸作风革命效能建设,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集中观看《问剑破局》《警钟为你而鸣》警示教育片。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昂扬向上干事环境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旅游产业基础提升行动,文旅经济指标表现平稳。
组建工作专班扎实开展全市文旅资源大调研,为文旅产业深度转型发展奠定基础。加强对凤庆禅茶文化庄园产业融合建设项目、凤庆县水磨河综合提升建设项目、镇康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勐堆澡塘坝温泉三养度假村、双江县冰岛旅游景区、耿马南汀画院(二期)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拉动全市文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旅游固投13.39亿元。打好“乡村+景区”组合牌,对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深度建设,预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51.87万元,同比增长15%,编制《临沧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把“温度临沧”资源变成产业发展资本。
(三)实施宣传推介行动,临沧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创新思路扩宽渠道,建成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临沧文旅宣传推广矩阵;启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温度叫临沧”文旅宣传;发布“临沧文旅推荐官”招募令,公开招募一批有情怀、有创意、有影响力的本地优秀自媒体达人为“临沧文旅”代言。依托“临品出滇”背包市场到广州、深圳推介临沧文旅资源、节庆活动和旅游线路。到昆明开展“温度临沧·四季茶香6晚7天游”主题线路专场推介和第四个“国际茶日”暨“天下茶尊·醉美临沧”宣传推荐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宣传推介临沧景区美景、乡村人文、自然景观和特色美食,助力文旅市场。
(四)实施节庆经济培育行动,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出台《临沧市规范节庆活动、培育节庆文化、活跃节庆经济、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功举办泼水节、“五一”假期暨摸你黑和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到临旅游,带动住宿、餐饮、娱乐、交通等行业爆发式增长,实现市场化招商3172.49万元。1—6月,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670万人次,同比增10.79%;实现旅游总收入144.7亿元,同比增19.61%;完成住宿业营业额1.59661亿元,实现增速11.8%。
(五)实施市场招大引强行动,助力产业转型发展。
召开临沧首次茶旅融合发展企业家座谈会,为打造临沧茶旅品牌建言献策。参与拓展“临品出滇”背包客市场,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开展市场招商;与华谊启明东方暖城市文化产业集群、深圳链上旅行集团等企业开展招商座谈,与上海星之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框架合作协议,助推临沧文旅产业融合深度发展。
(六)实施公共文化补短板行动,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深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清查整治,完成全国第七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成功举办首届云南省老年合唱艺术周活动,临沧市荣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330多场次。镇康阿数瑟广场舞《打歌了》荣获云南省“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广场舞优秀展演奖。11个“国门文化”提升打造项目有序推进,助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文化建设。
(七)实施精品创作生产行动,全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制定《临沧市文艺精品创作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 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创作活动常态化推进。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后续工作持续推进,完成全市国有文艺院团效益评价考核。双江“景亢智慧绿美现代村管乐团”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国门新村佤族管乐团”“佤山少年合唱团”“中国佤族管乐团”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临沧民族音乐文化靓丽名片逐步成型。
(八)实施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凝聚文物保护利用新共识。
压实各级文物安全主体责任,逐级签订《临沧市文物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成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滇西南考古工作站,与省考古研究所共同推进区域性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出台《临沧市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进一步让“文物活起来”,服务临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九)实施规范市场秩序行动,文旅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和联动执法机制,开展文旅市场秩序整治“铁拳行动”和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团队路检路查专项行动,全面清理整顿旅游市场乱象。推进“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打击侵权盗版违法行为,开展印刷业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维护文化意识形态安全。推进“1+16+129+X”涉旅投诉处置体系建设,强化涉旅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处置投诉38起,不予受理9起,游客撤销3起,正常办结26起,未发生一起严重涉旅舆情。
(十)实施安全生产固堤行动,文旅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严格落实处级干部和市级文旅单位包保县(区)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启动文旅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文化娱乐场所、星级宾馆、A级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整治,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心、安全的文旅环境,以文旅行业安全稳定支持全市安全稳定大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正视问题才能加压奋进。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通达条件差、各级财政投入旅游发展能力弱、文旅专业人才匮乏、旅游产品供给弱、引客入临难度大、旅游项目投资存量少、新入库新开工项目不足、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难、住宿业营业额数据下滑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半年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服务大局见行见效。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力戒形式主义,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常态化长效化,一严到底、一以贯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一刻不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项目建设,拉动文旅产业投资。
加快推进沧源班鸽村田园综合体、双江冰岛旅游景区、昔归山水度假村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新策划储备一批项目,力争年度完成固投45亿元,同比增12.86%;实现旅游总收入290亿元,同比增15%。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临沧乡村振兴。
加快旅游示范村的提档升级,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以乡村旅游带动住宿业、餐饮业、农产品开发、乡村休闲等产业发展,推动临沧乡村旅游业态向更多元化发展,全力以赴把临沧建成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力争年度完成乡村旅游总收入146亿元,增速15%。
(四)强化激励机制,“引客入临”实现新突破。
到昆明、大理主要客源地举办系列“引客入临”旅游产品供销会,深化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向市场推出临沧特色线路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临旅游,力争年度接待国内外游客3600万人次,增长15%。
(五)推进绿美景区建设,提档升级景区旅游品质。
推进全市38个绿美景区100%绿化美化提升。制定全市绿美景区管护机制,推行绿美景区常态化管护工作,确保2023年全市绿美景区建设工作顺利达标。积极做好全市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和全省绿美丽景区建设和老旧景区提质改造现场会筹备工作。
(六)加大高品质酒店建设,开发旅游新业态产品。
推动高品质酒店融入城市综合体、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等建设,加快推进云顶筑巢、3200红茶文化苑二期等半山酒店的建设。推动住宿企业拓展产业链,打造新一批多业态住宿业单位。
(七)加强招商引资能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以市文化传媒集团等企业为重点,搭建市级旅游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推动全市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使资源变项目、项目变产业,促进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八)提升节庆经济思维,打造临沧文旅新IP。
举办好沧源音乐节、火把节、“阿数瑟”山歌会等节庆活动,提升临沧节庆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市场恢复和消费。以新媒体平台为重点,继续积极鼓励网络人士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临沧旅游的笔记、攻略、视频、游记等优质内容,为旅行者分享在临沧旅游有趣、新颖游玩灵感。
(九)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住宿企业升限培育。
加大住宿企业走访,落实文旅纾困相关政策,加快拟升限住宿企业申报,重点对有潜力的10家目标酒店进行培育,做到应统尽统,争取入统上报。做好限下抽样样本企业工作,对不具备条件的住宿企业及时退库,督促各县(区)尽快兑现升限企业奖补政策。
(十)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加快智慧图书馆建设,实施古籍数字化建设和活化利用工程,优化提升“云南公共文化云”临沧板块。推进“国门文化”建设,助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发展。加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推进文旅志愿服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打造临沧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提升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做好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
来源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