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总要去趟祥云吧!

这个夏天

总要去趟最早叫“云南”的地方

听一听鼓楼的风铃声

逛一逛热闹的市集

尝一尝特色美食

走一走茶马古道

触摸时光印记,感受千年繁华

邂逅神奇山水,慢品人间烟火

祥云,古称“云南”,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据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见瑞云现于南中,遣使遗之,遂置县于云南驿,后因省县同名,改称祥云县。这里山水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绚丽多彩……

邂逅神奇山水

青海湖

据《云南县志》记载:“在县之东南青龙海,水光如镜,秋月涵之,更觉澄湛”,这就是青海湖。青海湖位于祥云县城川坝东南,是祥云县的一个高原湖泊,也是祥云人民的母亲湖,素有“青海月痕”之美称,也是大理的29个爱情表白地打卡点之一。此时的青海湖,四周山峦巍巍,湖上的天空澄澈明朗,湖中波光粼粼。夜晚,湖畔“青海月痕”的美景从水面缓缓跃出,捻一指清风入怀,将彼此的情思融入这山色水光中。

清华古洞

清华古洞,是祥云的一个自然溶洞,位于祥云县城西南方向,从祥云县城出发往西南走约三公里,就来到素有“滇西第一洞”之称的清华古洞。明代李元阳对清华洞有这样的描述:“清华洞山在县南八里,下有洞,洞阔可十丈,山谨培搂,洞中深逢不可测,悬崖滴乳,形之飞动如云烟。”洞外古树苍天,洞内幽深神秘,洞口向东北,古色斑剥。在这里可以远离尘世喧嚣,观看奇林怪石,体验悠闲的生活。

云南驿古建筑群

云南驿古建筑群位于祥云县云南驿村,1918年,因省、县同名,改称祥云县,而云南驿名称沿用至今。现存古建筑主要有古驿道、驿站、大马店、李家大院等。云南驿因“彩云南现”的传说而得名,是云南名称的起源地。云南驿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交通枢纽。走在云南驿古道上,磨得光滑的“引马石”,格外耀眼,映射着那时的繁华,无论清晨或傍晚,带领我们缓缓走近旧时的岁月。

普淜天峰山

坐落于普淜镇,天峰山主峰海拔2574米,常年云雾缭绕,梦幻如仙境,素有“云梯上的圣境”之称,“天自几时有起,峰从何处飞来”正是它的真实写照。天峰山有玉皇阁、老君殿、灵宫殿、阎王殿、观音阁、土主庙等建筑,或威严、或静谧,又或慈祥地伫立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地彝族文化在这里融合。沿路驶去,蜿蜒的山路伴着清风,鸟鸣和同游者的闲谈不时传来,让人心情舒缓。

探寻红色记忆

王复生、王德三革命烈士故居

祥云县也是云南省革命老区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革命斗争史上,涌现出一批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三人被誉为“华夏英杰、一门三雄”。王复生、王德三革命烈士故居是“一门三英烈”出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馆内布置有红色云南、播火先驱、红星闪耀、燎原烈火、祥云热土、红色传承六大板块的展出,是著名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祥云县一张闪亮的红色名片。走进王复生、王德三革命烈士故居,探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王孝达烈士故居

王孝达,中共党员,1927年9月5日英勇就义,时年二十六岁,是大理州最早牺牲的中共党员。王孝达烈士故居现为祥云县历史文化博物馆,“云南之源”“云洱流韵”“滇西炽土”“彩焕南云”“多彩非遗”“陆港祥云”让你充分感受秀美多姿的祥云。

祥云县东城门及钟鼓楼(红二军团过祥云城战斗旧址)

1936年4月17日,红二军团第四、第五、第六三个师进入祥云境内,19日凌晨,红二军团前卫六师十八团乘敌不备,袭占祥云城,大队红军顺街挺进,控制了钟鼓楼,把守了大街小巷的要道和路口。

红二军团指挥部遗址(将军第)

红二军团占领祥云县城后,把军团指挥部设在祥城北中街23号“将军第”。如今,“将军第”的门头上依然挂着“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指挥部旧址”的牌匾。“将军第”为砖瓦结构,建筑精巧,大门上,大理石匾镌刻着“将军第”3个字和红二军团纪念匾。时光远去,仿佛还能看见那时的红二军团,走在祥云土地上的身影……

乐享非遗之美

体验祥云陶器制作技艺

“大营庄,做土坛,一坛咸菜吃家乡”“大营庄,做酒罐,还有最酸咸菜缸,不买大营罐罐心慌慌”,取泥、晒泥、筛泥、发泥、打泥、玩泥、制坯、上釉、烧制、出窑等,整个流程都以传统手工的模式完成,从制作工具和制作方法上都保留着陶艺的原始风貌。一起去体验陶器制作吧!

体验祥云土碱制作技艺

“邑内有温泉,泉中含钠,俗呼土碱”,土碱呈灰白色,被人们制成圆圆的饼干状后,可以用来发酵面粉、洗涤,还可以用做消食药,既是食品和生活用品,也是纯天然的药品。土碱加工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和米甸镇自羌朗村,当地人将这种最原始的做法称之为熬碱。即把挑回来的水放在锅里煮,水将要干的时候,舀出稠汁放入碱托(用竹篾片做成的圆形的小圈),晒干后取下碱托,捆扎成套,便可出售使用了。


体验多姿多彩的民俗


祥云是个多民族聚居县,有汉、白、彝、苗、回、傈僳族6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独具特色的民族节庆,民俗多姿多彩,如果你到祥云来,你会感觉这里的人每天都在过节。这里有“烧去灾星百病,烧来五谷丰登”的火把节;还有锣鼓喧天唱经典,描鸾刺凤绣精致的尝新节......在这些节庆中感受祥云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体验多姿多彩的民俗。


品尝特色美食

祥云驴肉

祥云有句俗话,“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将驴肉作为能与龙肉相媲美的美味。驴肉凉拼肉质紧实,驴胶滑滑嫩嫩,嚼之香甜,肥的部分不腻不油,味道鲜美细腻,使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再沾上蘸水,一片接着一片,根本停不下来。

祥云天马豆腐

祥云的豆腐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朝,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木柴大火熬制豆浆,重石慢慢压走多余水分的制作传统,目前已经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天马村和红土坡村,是祥云豆腐做得最好的地方。这两个村制作出来的白豆腐,清爽滑嫩、色嫩清香,食而不腻。走进天马村,一阵豆香扑鼻而来。

天马豆腐是祥云的风味小吃,在当地,素有“天马豆腐不出村”的说法。其在吃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煎豆腐、炖豆腐、麻辣豆腐、腌豆腐、油炸泡豆腐等,深受大家喜爱。来了祥云,一定要品尝一下天马豆腐。

(大理广播电视台 图)

祥云麦芽糖

“大米换糖,碎米换糖,又香又甜的麦芽糖……”一声吆喝,一段儿时的甜蜜回忆。麦芽糖,也叫“叮叮糖”“白粘糖”,是盛行于祥云县民间的一种传统美食,主要以下庄镇赵营村梁营麦芽糖为代表,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祥云麦芽糖,选材以大(小)米、大(小)麦等粮食为主,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制取麦芽、晾干、舂磨、过滤、熬煮、冷却、粘拌等多道工序,然后再用工具进行分块切割成型,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核桃糖、粟米糖、米花糖等,是祥云人民接待宾朋的必备品。

祥云高丽肉

高丽肉的名字,可能非祥云人知晓的并不多,但确确实实是祥云一道老少皆宜的传统美食。高丽肉的做法并不难,将切成细条状的猪肉煮熟,过凉水,再裹上鸡蛋液搅匀的面粉浆,放到油锅里炸到外表金黄酥脆,出锅后淋上一层红糖汁,就成了一道祥云传统小零食,吃起来酥酥脆脆,咬一口油香四溢,吃了还想再吃。

一草一木皆是风景

一砖一瓦饱含传奇

一街一角充满故事

彩云之乡,期待你的到来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美溶 文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祥云县文化和旅游局 王泽航 刘珈彤 图

责编 康莞悦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