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成为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

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有关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介绍,国家文物局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从6个方面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始终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在文物保护、文物价值利用、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打击文物犯罪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创建了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联合出台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了莫高窟、应县木塔、大足石刻等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并筹备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推进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评定和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总数达到了55家。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前的暑期、节假日,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激增,国家文物局着力建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国家文物局还推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国立蒙藏学校等一批重要革命旧址完成保护修缮并已经对公众开放。联合开展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博物馆热在持续升温,公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在寒暑假及一系列节假日都出现了部分博物馆预约难的情况。近期,国家文物局进行了专门调研,选取了全国45家大中型博物馆,既包括国家一级博物馆,也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博物馆,还有一些重点地方特色的专题博物馆。调研发现,出现预约难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一些头部热门大馆,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高品质文化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一些“黄牛”抢票、囤票干扰了博物馆正常运营。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文物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7月14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服务。在优化服务供给方面,很多博物馆采取了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参观人数限额的措施。故宫博物院和四川博物院专门设立了服务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快速预约和检票通道,缩短排队时间。在提升规范管理能力方面,很多博物馆都出台了专项管理办法,规范社会讲解,禁止在博物馆内开展商业拍摄等活动,优化参观体验。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还联合北京警方对加价倒卖免费门票的“黄牛”进行专项打击。在宣传引导方面,很多博物馆都及时发布了票务信息,能够实时发布展厅的游客数量。同时,很多博物馆也发布了声明,引导观众共同抵制商家“代抢”等扰乱参观秩序的行为。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扩大服务供给,缓解供需矛盾。重点加强对一些非热门优质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为公众参观博物馆提供更多选择。指导各地博物馆推出更多高品质、多元化的展览和教育活动,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与公安部加强合作,专题研究打击“黄牛党”具体举措,加大审查监管和打击力度。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预约机制。指导各地通过分时段预约、动态投放门票、预约系统优化升级等方式,提升预约管理水平。通过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增加预约名额等措施,进一步满足观众需求。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社会讲解资质资格认证,维护参观秩序,优化参观体验。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文物局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用好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支持、指导正定、承德、平遥、曲阜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整体保护,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与环境整治,阐释文物价值,赓续城市文脉。国家文物局近期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探索在新时代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新路径,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让旅游成为感悟中华文化的过程。国家文物局出台促进文物合理利用指导意见,文物建筑开放导则及案例指南等,鼓励引导北京、上海、广州、苏州等地探索文物建筑开放与活化利用政策创新。文物古迹成为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遗产地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接待游客3460万人次。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刘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