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向前】石板上的千年古村——楚雄永仁外普拉村

回望40余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10余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为加强全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撰《云南传统村落丛书》,通过构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纵向保护工作机构、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技术规范、树立保护传承案例等工作手段,逐步构建了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工作成效明显、云南特点突出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道路。本期“新”生向前·云南十城二十村保护工作系列报道带你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永仁外普拉村。

三山夹两河,仙鹤叼鱼虾

古村古道夯土房,千年外普拉

这是一个建在“石板上的村庄”

浓郁的彝族风情为其添光

这是人们追寻返璞归真的栖居

特色文化、风味美食为其增彩

这里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在中国的首个示范村

是云南省旅游名村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是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楚雄外普拉村

2023年5月

永仁县入选2023年云南省级传统村落

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公示名单

千年外普拉 岁月留痕处

关键词:风貌、格局、选址

循着盘山公路迤逦而下,路旁的烟叶翠绿、连片芒果已经套袋,在即将到达峡谷底部的山坡上,一处观景台巧妙留住行进者的脚步。



(观景台左侧是横跨江底河峡谷的永大高速重要控制性工程——永仁大桥,右侧则是静卧峡谷底部的千年传统村落——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宜就镇外普拉村)

站在观景台一览周遭景致,洋溢着现代化气质的永仁大桥和充斥着古朴气息的外普拉村在这一处深山峡谷中,碰撞出了别样的趣味。

外普拉村的名字来源于彝语,意思是“石板上的村庄”,但在这个传统村落的岁月中,也离不开另外一个重要民族的身影。“外普拉早在元代就已经有傣族先民在这里开发居住,现在的外普拉村还有一些小地名是沿用的傣语,比如丙羊蚌生、那赛、那笼等,另外,在建盖外普拉小学时,也发现了许多傣族的陪葬习俗,比如陪葬品中就有土罐、瓷罐、银罐等,当地也一直有傣族开村的传说。”永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余鸿介绍起外普拉村来如数家珍。

站在观景台俯瞰,外普拉村传统村落的风貌一览无余。整村坐落在一块扇形石头山上,村子左边的翻坡梁子山,右边的萝拉嘎梁子山和楼梯蹬梁子山,配合着“三山”间金沙江的支流蜻蛉河和外普拉小河,使村庄形成了“三山夹两河”的布局。

秀水怀抱的外普拉村被托举在“三山夹两河”的中心,村落尖狭的前端,舒展的两翼,让村落造型宛如一只正要从河里叼鱼虾的仙鹤


(从正上方俯视,又如同神龟浮在水面游动,有学者考证,这正是中国堪舆文化中“龟背”的传统建筑智慧)

山水的“鬼斧神工”应和着村落选址建造的智慧,让俯瞰下的外普拉村如画的景致中多了许多值得品读的意趣。村庄所在山脚,与两河直线距离约在100至150米,与两河高差均约50米,依着山坡走势层级而建的村庄,在整个山脉中犹如鹤顶,村间巷道纵横交错,又保留了清晰的走势,好像鹤顶上的斑纹,组合在一起在远处看去便似栩栩如生的仙鹤。这也是外普拉村歌中“三山夹两河,仙鹤叼鱼虾”歌词的由来。


远观外普拉,整个村落色彩与周围土褐色的土地协调融合,又在周遭葱郁的绿色中多了几分湿润。村落最高的房子位于村子中轴,所有房屋横向层叠建盖,每一排建筑都正好位于测绘等高线上。村落内部横向以街巷连接,竖向多以阶梯连接,曲折通幽,别具风味。房屋顺山修建,错落有致,屋顶层层叠叠,视野互不遮挡,整个村庄内部皆以楼梯步道连接,路网密布,仿佛树枝一样蔓延生长。




走进村子,行走在干净的石板路上,城市的喧嚣就此沉寂,四周林木葱郁烟润、风动林响,河谷里浅滩细石、溪水潺潺,为静谧的村庄增添了灵动之气。村中大部分建筑保持了传统样式,多为两到三层土木建筑,采用河滩搬来的红砂卵石与部分山石垒起台基,红土夯墙、木柱青瓦,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外普拉村依山就势建造的传统两到三层土木建筑结构民居,木柱木梁,一楼走廊有木板廊顶,二楼有走廊,土墙青瓦,风格较为古朴)

(外普拉村内家家户户都有绝佳视野)


(传统民居具有彝族建筑特色,多为上中下三层结构)

“全村多数房屋为三层土木结构,一层摆放杂物,二层有挑檐,同时住人,三层堆放粮食。因为外普拉村民喜群居,住房用地不多,人均面积少,于是就另辟蹊径地往高处盖房子,而且民居建筑多是削山为台、垒石起地基,另外河石、山石共用也是这里建筑的重要特点。”余鸿所说也是我们所见。

古道归山野 古韵谱新篇

关键词:保护、发展、生活


“三山夹两河,仙鹤叼鱼虾。古村古道夯土房,千年外普拉……”在外普拉村,老幼妇孺,几乎人人会唱这首代表着外普拉村的歌曲。“我们村里的女性自发组建了一支艺术团,叫火波诺玛(汉语意为‘月亮女儿’)艺术团。村里很多人都是艺术团的成员,小孩子经常听大人唱,也就自然而然学会了。”朱永艳是外普拉村委会委员之一,外普拉村民能歌善舞,村里除了火波诺玛艺术团,还有阿多红乐队、外普拉女子合唱团,每年秋季都要举办乡村音乐节,打跳、对歌、篝火狂欢等精彩节目在传统村落内轮番上演。

(外普拉服饰主要为彝族纳苏支系服饰,其服饰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以银制品和大量彝族刺绣为装饰)

(外普拉村妇女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穿着彝族传统服饰)

“2017年以前,我们村里的妇女还不太敢和外人说话,看到村里来了陌生人会跑到家里躲起来,也不敢主动跟外来游客打招呼。”外普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登科向我们介绍了如今会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017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统一协调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示范村——中国云南省外普拉村以妇女为主的可持续生计发展示范项目落地外普拉,为外普拉村的彝族贫困农户,尤其是妇女,提供能力建设,创造发展机会,通过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减贫和自我发展。


(外普拉村妇女常利用闲暇时间制作精美的手工刺绣,外普拉村彝族手工刺绣精致而细腻,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是彝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彝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项目实施后,给村庄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变化。“第一个就是人的变化,经过请老师到村里做培训、将村里的妇女带到外面参观学习、在村内不定期开展‘歌舞乐绣’培训,很多妇女开始能向外走出去。另外,村里合作社的一些骨干人员,经过培训之后,已经能够在村里进行烤面包、冲咖啡、做小食等,并且还能做得比较美味。”外普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登科介绍道。

授人以渔、启人以智,从而使传统村落得以焕发新生,并且在守护自然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实现了经济收入增长。

在外普拉村土生土长的村民倪友华2009年时曾任外普拉村小组长,如今是一名生态护林员,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年来他所见的外普拉的变化。“以前村里的道路条件差,物资需要靠人背马驮,房子住起来也没有现在舒适,近几年,党委、党政府给了我们许多支持,不仅道路条件得到了改善,住房安全也得到了保障,特别是外普拉村申报成为传统村落以来,来村子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收入也增加了。”如今,除了依靠传统的烤烟、芒果、核桃、板栗等农业收入,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


(由闲置的老房子改造而成的民宿样板房,在保留传统建筑样式的基础上,极大提升了人居空间品质)

在沪滇对口扶贫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利用闲置的原外普拉村委会驻地,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总体要求,外普拉书院应运而生。经改造建设后闲置用地成了集教育、交流、实践、青年客栈为一体的旅游民宿经营场所。

外普拉书院配套有共享厨房、咖啡吧、书吧、客栈等经营设施,是外普拉落实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力点,也是永仁县对外展示乡村振兴工作成果的一张重要名片

书院本身虽然是公益项目,但是通过一定的市场手段,使书院自身成为了能够“造血”的经济实体,并以自身的经营收入来维持长久发展。“前几年芒果台有个叫《希望的田野》的节目来外普拉,当时蔡国庆、李雪琴、黄圣依等明星就是住在外普拉书院里。”马登科指着书院里整洁干净的民宿说道。

“我们村里平时也会通过广播、公示、会议等方式宣传《外普拉传统村落保护方案》,让农户知晓其中的条款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马登科说道,通过宣传宣讲,更多村民认识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也为之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行走村落,外普拉村无疑是静谧的,这份“静”为其在山野间不曾褪去的古朴平添了几分韵味。长期以来,外普拉没有任凭时代洪流洗刷尽村庄“记忆”,默默在此承载着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底蕴,也为都市快节奏的人们能按下了暂停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在房内即可观赏自然田园风光)

“我们在产业方面,发展了生态旅游种植,成立了乡村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跟农户流转了100亩水田用来种植有机水稻,去年十月份已经拿到了有机食品认证的转换证书,我们的水稻市场价卖到了28元一公斤。村里还种了2800亩芒果,制成的‘外普拉小乔芒果干’也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证书。”马登科介绍道。

(在村脚正在新建另一项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将为外普拉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进一步赋能)

2017年,外普拉村就完成了村间道路提升改造,2022年,又完成了村庄污水治理项目。据马登科介绍,“现在村子范围内所有农户的污水都是集中到山脚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最终又还田,还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每个星期会有垃圾清理员按时对垃圾进行清理。”



(行走于外普拉,村外是绿野,村内是整洁的环境,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

从永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我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外普拉村的建设发展情况。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外普拉已完成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美丽乡村项目,主要建设村庄青石板道路提升改造、村庄自来水管道改造、村委会加固改造、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完成饮水补短板项目,加固改造蓄水池和配套饮水处理设施;完成村组公路硬化建设项目,主要建设观景台前弯道处至村委会;并完成了外普拉河桥建设项目。在永仁县6个传统村落中,外普拉大村和中和村已建成了数字博物馆。特色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已转化成肉眼可见的成效。


外普拉村长期以来注意重视消防安全,村内配置了随处可见的消防安全设施,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并在村内组建了专业消防队


传统村落“留”下来后,更要“活”起来,“旺”起来。近年来,永仁县坚持“集群保护,连片发展,重点突出,带动引领”的保护发展理念,以外普拉被列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示范村和永仁直苴赛装走向国际品牌为引领,以创新特色民居连片活化利用并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传统村落发展,以“保护为根本、发展为要求、利用为策略、传承为目的”的发展思路,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保留历史的真实性,凸显风貌的完整性,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物质及文化特征谋划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连片发展的新思路。



自2012年启动传统村落调查、建档和申报工作以来,经过六个批次的申报、认定和公布,永仁县共有6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占楚雄州的21.43%。这些传统村落的历史悠久、饱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建筑风格独特、彰显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村落保存完整、珍藏着丰富的历史要素;各民族集聚、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建筑特色、山水格局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2023年5月,永仁县入选2023年云南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公示名单。创新特色民居活化利用模式、建立“党建+传统村落传承保护”工作机制、探索“地域文化+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传统村落发展模式、以国际品牌为引领的传统村落发展模式四个方面构成了永仁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重点内容。“四驾马车”并驾齐驱、多条腿走路,让传统村落在“活”起来、“旺”起来的过程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衣装”。

据了解,作为集中连片示范县,下一步,永仁县将采取“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以点带面、辐射整体、凸显差异”的整体保护策略,结合永仁县“阳光、生态、绿色食品、民族文化”等资源优势,巩固脱贫攻坚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带动永仁主动融入川渝经济圈、全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州“四大走廊”建设,推进建设“四美”乡村,以文化线路的思路,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原先零散的文化遗产串联成为区域性的整体,形成线性文化遗产廊道;以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为纽带,以文化主题的挖掘和提炼为切入点,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融入永仁县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文化保护区建设,形成永仁县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架构。

同时,外普拉村也在发动内力,积极寻找让传统村落“活”起来、“旺”起来的方式。“镇上组织成立了永仁慕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平台公司成立后下一步将会把各村闲置资产盘活入股,通过这些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生效益后又反哺各村。闲置房屋等通过流转进入平台公司后,再由公司寻求资金进行统一修缮改造。”马登科所言也正是永仁县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坚持品牌打造,活化创新”“坚持产村联动,融合发展”原则的体现之一。

“我们的目标是将村子里的210户人家往业态发展方向引领,有条件做民宿的就做民宿,能做农家乐的就做农家乐。”据马登科介绍,目前,村里已经有两家属于村集体的民宿,业态丰富之后,除了可以通过平台公司引进有实力的公司进行改造,还可以引领村民自愿主动发展。“目前,村里已经有5户农户经过我们带出去学习后,表示自己有意愿并且有能力自投资金进行改造管理了。”马登科说道。

“保护为根本、发展为要求、利用为策略、传承为目的。”秉持这样的发展思路,下一步,外普拉将朝着彝族风情文化体验目的地、四季健康养生旅居目的地、全景生态公园旅游目的地、城乡一体品质休闲生活区的方向继续“旺”起来。


余霞成绮,林籁泉韵,外普拉古道缓缓归于山野,依然有游人寻路而至,到此寻找生活的真谛。用好古韵,谱好新篇,明日的外普拉将留住更多人的“乡愁”。

来源:云南网、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