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暑夏清凉游 百万游客尽享21℃昭通

今年夏季以来,前来昭通避暑的四川、重庆等地游客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入伏以后,公园里、古城中、田野上,以及公交车站、商场、菜市场、小肉串店……昭通的大街小巷都是前来避暑的川渝大军,处处都是“川语渝言”,让昭通格外热闹。据不完全统计,在昭通避暑一个月以上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探亲访友、短期旅游、流动避暑的游客等累计超过100万人次。“暑夏清凉游”,正在成为昭通旅游的主要品牌。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叫“到昭通暑夏清凉游”

昭通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处,以天气凉爽、气候宜人著称,有“秋城”的美誉。2014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榜50佳”。每年夏季,昭通凉爽的天气,吸引了众多高温地区的游客前来避暑。

每天下午太阳落山后,望海楼公园、省耕国学文化公园、乌蒙水乡公园及清官亭公园等,因优美的环境成了川渝避暑大军的聚集地。来自四川、重庆的游客成群结队,“占领”了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或拍照打卡,或高歌起舞,把公园变成欢乐的海洋。

来自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的张女士和她的朋友们组建了一支“夕阳红旗袍队”。近年来,来昭通避暑已经成为她们每年夏天的“规定行程”。今年,她们又组织了30、40人的团队,带上统一的旗袍,每天傍晚在望海楼公园“走秀”,吸引了不少昭通市民参队,上百人的旗袍秀成为昭通亮丽的一道风景。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的黄胜松是一名民间主持人和歌手,今年,他和10多名朋友来昭通玩了20多天,几乎每天都会到望海楼公园演奏一场中西合璧的音乐会,到8月底才依依不舍地回筠连县城去。

“昭通是个好地方,夏无酷暑空气香;百花争艳蝶飞舞,赏心悦目身心爽;早观日出晚看霞,晨雾云海风景亮;休闲娱乐任由你,三伏天里享清凉!”这是一名游客作的诗,也是昭通夏天的真实写照。

这个夏天,川渝游客在昭通过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他们逛昭通古城,登大山包,探龙氏家祠,观旧圃花海和稻田,赏千亩荷花,游名樱庄园……玩得乐不思蜀!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叫“到昭通吃小肉串”

苹果,是昭通最具代表性的水果,分批成熟的10多个品种,每年从6月初吃到10月底。

李子、梨子、桃子、葡萄等争先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好像专等川渝游客上门,西梅、蓝莓、草莓等高原无污染水果,更是川渝游客的最爱。为期15天的龙山寨社区第九届红玫瑰葡萄文化节开幕当天,就吸引了1000多名川渝游客进园采摘。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不完美。昭通小肉串,这个烧烤界的“扛把子”,已经占领昭通的大街小巷。昭通小肉串吃起来口感饱满,稚嫩细滑,唇齿留香。川渝游客来到昭通,品尝昭通小肉串成为他们回味无穷的夜生活之一。

8月4日中午,重庆市渝中区的李女士在办公室翻看微信朋友圈时,被昭通的清凉吸引,就开玩笑地在同学群里说:“这个周末,谁有兴趣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避暑旅游,到昭通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句话立即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最后真有5个同学相约出发,连夜赶到了昭通,在“赶烤街”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昭通小肉串盛宴。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叫“昭通人的热情好客”

来昭通避暑,不仅能感受到“秋城”的凉爽,更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昭通举办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川渝游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

昭阳区昭鲁驿站啤酒音乐节,鲁甸县轿顶山·山风音乐节,大关县音乐节、烟花啤酒节,盐津县豆沙镇石门英雄会,水富市西部大峡谷泼水节等,精彩纷呈。6月9日,昭通小肉串·赶“烤”美食街开街;6月10日,昭通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巡游、展演等活动,吸引了数百名非遗传承人、爱好者参加,近万名群众观赏;7月10日晚,云上书香“夏之声”中外经典音乐会在昭通书院举行;8月8日,首届昭通乡村自助烧烤节在龙山寨社区拉开序幕;8月10日前后,昭通20多个地方举办了火把节活动;8月23日,“昭通里・美食街”在合景广场正式开街运营。昭通凤凰美食城、省耕水街、望海楼夜市等,晚上都是人流如潮。

今年以来,昭通市把文旅产业作为千亿级服务业的重点产业来打造,实施了一系列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举措,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优惠活动,为擦亮和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谱写好昭通篇章。公安和交警部门审慎包容执法,对自驾游车辆占道行驶、违规停车等轻微的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训诫为主,科学区分营利性聚众赌博和正常的棋牌娱乐活动,正确引导川渝游客开展娱乐活动。

交通运输部门优化公交线路,增开城乡线路,做好交通保障;住建部门积极整合房源,规范租赁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市场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昭通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搞好服务,让游客对昭通的“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从而成为永远的昭通旅游形象大使。

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区位、秀美的风光,造就了昭通一年四季宜居宜游宜业的盛景,春可从江边依次赏花到大山包,夏可到昭阳避暑纳凉,秋可品尝昭通苹果、天麻和观赏满山枫叶,冬可到水富西部大峡谷泡温泉、大山包赏雪观鹤、巧家避寒……一条“阅见·山”(大山包)、“约见·城”(昭通古城)、“育见·址”(扎西会议会址)、“越见·道”(豆沙关千年古道)、“悦见·江”(五百里金沙江)的旅游环线初步形成,多条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正在扩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通讯员 陈忠华 文

昭通日报 图

责编 邓斌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