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旅厅组织“哈尼古歌之旅” 带你感受云上梯田的世遗魅力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缪欢 文图)夜雨微凉,蘑菇房里飘出野葱炒腊肉的香味,元阳箐口哈尼族民俗村传习中心的火塘旁,几个老者唱着口口相传了上千年的哈尼古歌(民间称为“哈尼哈吧”),“梯田是装金的木盆,梯田是装银的瓷碗,白天装的是太阳,晚上装的是月亮……”

(云南网 视频)

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哈尼古歌之旅”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让哈尼古歌当“导游”,带着嘉宾和游客深入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迹,唱丰收、说遗产,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从原始的采集狩猎时代到农耕时代,南迁而来的哈尼先民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蔚为壮观的梯田,将水稻种在云雾缭绕的高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文化。2013年6月22日,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唯一一个以民族命名、以农耕稻作文明为主题的世界活态文化遗产。

哈尼族没有文字,农耕生产生活知识的传播全靠口口相传。节日庆典上、婚丧嫁娶时,酒桌上、火塘边,你来问我来答、一人领唱众人合,哈尼古歌就这样一代代的延绵传承了上千年。古歌里有神的诞生、人的历史、迁徙的过往、谷种的起源、日常的劳作……他们的风俗礼仪、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等尽在其中。

“哈尼梯田的根和魂就是以哈尼古歌为主的歌谣。”元阳县政协副主席朱文珍表示,为了保护好哈尼梯田,更加有效地对哈尼古歌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元阳县实施了哈尼古歌传承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以哈尼古歌为主的文艺队伍,队伍最多时达350多支近7700人,遍及全县的各个村寨。元阳县每年对哈尼古歌县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开展培训,由国家级传承人进行培训,并将歌谣融入日常生活中,针对下一代进行传承。2015年,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远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驻场演出,哈尼古歌成功走向世界。

处暑,“哈尼古歌之旅”的首批嘉宾来到哈尼人的红米故乡——阿者科村,这个完整保留着哈尼族民风民俗的传统村落是深处大山的世外桃源,也是电影《无问西东》的取景地之一。这里的村民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祭祀习俗和耕作方式。

村落四周森林茂密,梯田里稻穗流金,黄土墙托起的蘑菇房错落有致,沿村的沟渠中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山泉水。农妇蹲在泉水边漂染着粗布蓝衣,村旁大榕树下的平台上,几个哈尼姑娘合着《哈尼古歌》里的四季生产调,正跳着传统舞蹈。

云雾从山间蒸腾而起,渐渐隐没了姑娘们身后空蒙的青山和万亩连片的梯田。这是自然的幻境,也是人间的幻境,听着古远的歌谣,仿佛回到千年前最初的哈尼村落。

稻菽浪涌时,来云南,来红河,向云端,向元阳,跟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哈尼古歌之旅”,看梯田、观云海,吃吃“长街宴”、住住蘑菇房,听一场“火塘古歌”,体验最纯粹的哈尼族民风民俗。

胡四美 云南网 视频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李元